据监测,6月下旬全国300家大型养殖企业生猪出栏价格涨至每公斤15.29元,环比上涨3.7%,涨幅较前一旬扩大2个百分点;较3月中旬低点上涨24.9%,同比上涨14.3%。
本期猪价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猪价淡季逆势上涨。从往年情况看,6月份为猪肉消费淡季,生猪价格走势平稳,2012-2014年同期猪价环比增幅分别为0%、0.3%、-0.3%,今年上涨3.7%。二是北方猪价领涨。6月下旬,全国27个监测地区中,25个地区生猪价格环比上涨,2个地区持平。其中,天津、黑龙江、吉林涨幅居前,环比分别上涨8.8%、8.3%、6.9%。三是价格“南低北高”。6月下旬,南北生猪价格水平发生逆转,黑龙江、吉林、辽宁均价为每公斤15.11元,浙江、四川、广东三省均价为每公斤15.06元,东北地区均价较南方主产区高出0.3%。
供给持续减少是猪价涨幅扩大主要原因。据监测,6月末全国300家大型养殖企业生猪存栏同比下降5.8%,降幅比上月末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大猪、中猪和仔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8.6%、7.5%和2.6%,比上月末分别扩大0.2个、1.7个和1.2个百分点。另据专家反映,受前期持续亏损影响,散养比例较高的东北地区养殖户退出较多,导致近期东北、华北生猪供应相对不足,加上养殖户惜售,生猪出栏进一步减少。
预计后期猪价继续上涨。后期生猪市场供给仍然偏紧,支撑生猪价格继续上涨。但7月份天气炎热,肉类消费处于淡季,加上大中院校放假,食堂等集体消费减少,猪肉终端需求将持续低迷,猪价持续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进入6月以来,生猪价格一路走高,养猪效益进入上升通道,而猪肉价格走出淡季逆势而上的行情。
据商务部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本周我市猪肉零售价格综合指数为30.8元/公斤,较上周上涨6.35%,较上月同期上涨12.57%。
九江市商业管理办公室市场运行调节科分析认为,当前的猪肉市场价格的变化,主要是出栏量较少,供应量下降所造成的。一是去年生猪市场疲软,价格低迷,生猪养殖严重亏损,养殖户积极性受到抑制,生猪市场产能整体下降,导致今年生猪养殖户投栏量积极性不高,生猪存栏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较大;二是鉴于近期生猪价格回涨,各养殖户开始出现惜售心理,从而造成生猪供应更加紧张;三是饲料、人工和防疫费的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四是部分散养户退出,规模化养殖基本稳定,价格竞争压力趋小。从上述分析看,短期内我市猪肉价格将以小幅波动为主。
当前,养猪户补栏积极性明显提高,生猪供应量将逐步趋于稳定,短期内生猪价格还会有所上升,但涨幅不会太大。提醒广大养猪户,顺应“猪周期”,踩准市场“节拍”最重要,预计后期我市猪肉价格或将继续上涨。各级部门要为广大养猪户提供精准信息,搞好服务,引导科学养猪。
据新发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本周白条猪价格迅猛上涨。
2015年7月3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11.33元/斤,比2015年6月26日的10.03元/斤上涨12.96%;比2015年6月3日的8.75元/斤上涨29.49%;比2014年7月3日的7.83元/斤上涨44.70%。周环比暴涨;月环比暴涨;年同比暴涨。
本周(2015年6月27日至7月3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连续猛涨,在周环比、月环比、年同比中均表现出暴涨的态势。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11.33元/斤(7月3日),比上周的10.25元/斤上涨1.08元/斤,涨幅10.54%;最低价10.03元/斤(6月27日),比上周的9.50元/斤上涨0.53元/斤,涨幅5.58%。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1.30元/斤,高出13.68%,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7.89%明显放大。放大的原因是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最低价均明显上涨,最高价涨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
本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前期,最高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肉价在连续上涨,涨势迅猛。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638头,比上周(6月20-26日)的1783.86头减少8.18%;比前2周(6月13-19日)的1912头减少14.33%;比前3周(6月6-12日)的1912.43头减少14.35%;比前4周(5月30日至6月5日)的1845头减少11.22%。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925.71头,今年同比增加-14.94%,上周同比增加的幅度为-12.30%,本周日均上市量同比下降的幅度继续扩大。
本周日均上市量环比、同比大幅减少,导致本周肉价周环比、月环比、年同比大幅上涨。
本周日均上市量环比明显减少,主要是3个原因促成的:
一是近期适重毛猪的存栏量的确有所下降。
主要是近期上市的毛猪基本上是冬季出生的仔猪,冬季仔猪的存活率较低,导致6、7月份出栏的毛猪数量锐减。同时,今年年初,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同比降幅在10%左右,毛猪的产能同比下降的幅度也在10%左右,导致适重毛猪的出栏量下降。但是,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上市量同比减少的幅度超过10%,达到12.30%,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二是肉价启动上涨通道以后,惜售加剧了供应的缺口;
三是屠宰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屠宰量也有所下降。
这次肉价的上涨,实际上是肉价拉动猪价上涨,反过来又水涨船高,肉价的涨幅始终领先于猪价。
北京的批发市场,在肉类销售中均实行“场厂挂钩”的销售模式,即批发市场与定点屠宰厂挂钩。新发地市场现在与9家屠宰厂挂钩,这9家屠宰厂中,其中属于北京二商集团的有3家。只有9家屠宰场,很容易形成价格同盟,因此价格出现了协商性价格,有些人把这种由屠宰厂或者屠宰厂代理商协商的价格视为垄断性价格,为价格上涨打下了基础。市场上肉价上涨了,养殖场势必要分得一杯羹,毛猪的价格随之上涨。市场上肉价涨势迅猛,毛猪的价格也同样涨势迅猛。
最近1-2周,北方产区毛猪的价格一直高于南方产区的价格,这是比较反常的现象。按理说,北方地区是玉米、小麦的主产区,也是食用油生产的主要产区,玉米、麦麸、豆粕的价格均低于南方地区,猪饲料的价格相对较低,北方产区毛猪的价格低于南方产区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近期北方产区毛猪的价格领涨全国,就多少有些反常。
实际上,就是因为北京市场上白条猪的价格大幅上涨,拉动北方产区毛猪价格大幅上涨,屠宰场在毛猪价格上涨过程中的功劳是显而易见。
场厂挂钩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同时也需要防止在推行这项措施中产生垄断。
价格迅猛上涨,很容易对养殖场产生误导,激发养殖场扩大产能的冲动,使好不容易压缩下来的产能迅速恢复,养殖场重新跌入低谷。
对于肉价上涨,我们认为是正常的,但是涨幅过大或者过快,都是脱离了正常的轨道的。人们不要被本周肉价的大幅上涨所误导。
因此,对于养殖场来说,顺时出栏仍然是首选,本周这种价格大幅上涨的态势有虚张声势的成分,难以长久。
夏季是猪肉消费淡季,通常肉价都会下降,但近日重庆晨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从5月底以来,我市猪肉价格连续上涨。
超市猪肉没敢涨到位
前两天,重庆新世纪超市的肉类采购部门才新进了一批白条猪肉,进价21.6/公斤。而在月初,白条猪的进价才19.3元/公斤。短短20天时间涨了接近12%。
“就是这20天,我们零售价都微调了4次。”新世纪超市猪肉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说,通常进价涨了零售价格也要跟着涨。算上超市的物流、人工和损耗,猪肉精纤排从月初的18元/斤涨到24元/斤,精三线从月初的每斤11元涨到每斤14元。但是新世纪旗下的大部分社区超市“没敢涨到位”,就是怕消费者接受不了。
“现在是会亏一些毛利,但我们预计这波涨势最多还会持续1个月。”该负责人说。
早卖20天他亏了1万多
“真的没想到,猪肉价格会涨。”垫江县生猪养猪大户孙坤告诉记者,前两年猪肉价格都一直在低位徘徊,平均价格在12~13元/公斤。
眼看着今年6月初生猪收购价格已经涨到了14元/公斤,没想到月底涨到了15.5元/公斤。
“好几年没看到超15元的收购价了,有点兴奋。”孙坤说,他判断收购价没有上升空间了,才把养殖场里已经足栏的40头肥猪卖掉了。
7月18日后,肉价不仅没有和往年一样走低,反而开始暴涨。“上个月还在高兴自己卖了个好价格,现在看来是亏大了。”孙坤说,今日的生猪价格已经涨到了17.8元/公斤,算下来每公斤少卖了2.3元。孙坤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每头足栏猪125公斤来计算,就因为卖早了20天,孙坤这40头猪亏了1.15万元。
猪肉供给能力继续下降
“除了重庆,我们的猪肉主要来自于云南、浙江和山东。今年的市场波动我们认为更多是外省市的大型养殖户趁着市场行情走好,压栏惜售。”新世纪的相关负责人说。
而市商委的分析认为,7月白条猪批发价格或上行,主要是由于生猪存栏进一步下降,猪肉供给能力继续下降。如果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不排除引发养户压栏惜售。
据农业部监测2015年5月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环比降0.2%,同比降9.8%,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1.2%,同比降15.5%。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51662601-423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7月6日至12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小幅上涨。其中蔬菜价格小幅上涨,肉类价格有涨有跌,粮食价格保持平稳,食用油价格略有波动,禽蛋价格小幅回落。
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5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5月份稳中略升,同比增长10.1%。全年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对稳定经济增长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国内鸡蛋价格延续去年9月中旬以来的振荡下行走势,截至今年5月份,已连续8个月下跌。预计后期蛋价继续呈下跌态势。
主办单位: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4093号
网站标识码bm2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