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监测,4月份国内钢材平均价格环比下跌1%,连续13个月呈下跌走势,但跌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同比下跌19.7%。其中,高速线材、工字钢、焊接钢管价格环比跌幅变化较多,分别较上月收窄0.9、0.8和0.7个百分点。原因如下:
一是市场供应相对减少。今年以来,钢材产量有所下降,前4个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3%,钢材产量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上年同期缩小3.8个百分点。据兰格钢铁数据,4月末29个重点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1194.8万吨,较上月末下降8.3%,同比下降20.9%。生产企业库存也在下降,据中钢协数据,4月末重点钢材企业库存量1496.28万吨,较上月末下降3.2%。
二是钢材出口形势较好。钢材出口市场增长明显,4月份,全国出口钢材854万吨,同比增长13.2%;前4个月累计出口钢材3431万吨,同比增长32.7%,增速较上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
三是成本支撑略有增强。受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宣布将减缓未来铁矿石增产速度的消息影响,4月中旬以来,铁矿石价格触底回升。4月末进口铁矿石(62%品位干基粉矿)到岸价为56.43美元/吨,较月中低点上涨20.5%,较3月末上涨10.3%。
后期看,钢材总体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市场供应充足,国内房地产、基建等大型工程短期内难以有效带动钢材需求,预计短期内钢材市场供求格局难以改变,价格仍将低位运行。
2015年6月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高于前值0.1个百分点。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宏观经济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多项托举经济的政策初步发挥效应,制造业供需状况有小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效果有略微显现,但仍将处于长期调整之中;外需撑托经济力度仍显不够,进出口和房地产依然是经济企稳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来,“稳增长”政策需要持续发力,汇率、货币政策需要持续保持合理充裕。
多种政策效力初显推升指数回暖
此次PMI是连续第三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张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前期“稳增长”政策效用显现,带动需求和生产企稳。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分别环比上涨0.4%、0.3%,成为主要推动力。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数据显示,5月中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0.6%,制造业市场需求延续扩张态势;生产指数达52.9%,制造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且增速有所加快。
张瑜分析,从需求端看,虽然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在去库存和去产能压力下持续回落,但PPP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加大基建对经济的托底力度,带动内需扩张。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趋势放缓,叠加欧洲经济复苏,外需有所企稳。从采购端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9.4%,虽位于临界点以下,但已连续4个月回升。同时,采购量指数升至2015年以来的高点51.0%。对此,张瑜解释,“生产指数上升,加之原油价格、铜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上涨,带动采购量和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上升。”除此之外,5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从业人员指数比4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在她看来,未来企业经营仍以主动去库存为主。
对于当下市场供需双方的表现,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称,生产与需求双双小幅回暖,系列经济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好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表明高技术制造业在制造业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从4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证券化率较高的‘轻资产’工业收益大幅反弹,5月PMI景气回暖态势来看,股市上涨助推投资意愿回升的‘托宾Q效应’或已初步显现。”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鹄飞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股市效应凸显是推动制造业小幅回暖的关键,未来应促进股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壮大主板、中小板市场。”
经济下行压力尚未缓减
5月PMI持续小幅回暖,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渐入复苏佳境?“5月PMI上升对经济复苏指向性不强,经济仍高度依赖‘稳增长’托底。”张瑜认为,目前仅一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回暖,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持续下行,全国楼市销售未见明显底部,短期内房市投资反弹难见拐点;PPI转正时日尚无法估测,重工业产能仍面临长期去化压力,从而制约资本开支;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全球贸易再平衡的局势,外需再难成拉动经济的主要推手。
“5月份,虽然制造业PMI小幅扩张,但从历史来看,仍属于较低水平,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调查结果显示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仍是目前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制造业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下,进口指数连续2个月回落。”赵庆河指出。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48.9%,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进口指数较4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为47.6%。张瑜谈到,虽然外需有所企稳,但进出口指数依旧处于荣枯线之下,产能输出效果不明显,汇率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
在货币政策方面仍将保持总量适度的原则,“预计货币政策取向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推动证券交易所内部市场分层,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陈鹄飞说。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4月我国出口钢材854万吨,较3月增加84万吨,同比增长13.3%;1月至4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431万吨,同比增长32.7%。在国内取消加硼钢退税之后,出口表现依旧良好,得益于以下几点:1、国内钢价相对偏低,价格优势占主要因素;2、虽然国内需求不景气,但国际市场需求尚在;3、我国积极推行的“一带一路”以及国家领导人在外交访问上的极力“推销”,使得我国国外新增项目增多,对钢材的需求量亦在增加。
出口额激增,正所谓树大招风,5月以来已有多个国家对我国钢材出口提起或计划提起反倾销调查。5月3日欧委会对中国螺纹钢启动反倾销;5月14日,欧盟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取向硅钢征收为期6个月的临时反倾销税,税率为28.7%。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5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产176.82万吨,减产2.2万吨,减幅1.23%;生铁173.55万吨,减产1.36万吨,减幅0.78%;钢材162.91万吨,减产21.45万吨,减幅11.63%。5月上旬粗钢产量小幅回落,原材料价格维持震荡,陷入涨跌两难的境地,而钢材市场价格连续下挫,部分品种跌穿前期低点。需求低迷,南方梅雨季节限制下游成交,贸易商提货积极性不高,钢厂生产热情有所下降。不过相对于目前惨淡的需求,以及高企的库存,粗钢产量仍显过高,后期市场去库存压力有增无减。
金银岛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22日,对全国28个市场统计来看,当周库存781万吨,较上周小幅增加0.43万吨,其中线材153.1万吨,较上周同期减少2.5万吨,螺纹628.1万吨,较上周增加2.93万吨。近期全国社会库存总量突然不减反增,农历新年过后,库存长期高企,没有往年的“金三银四”,也没有热火朝天的成交场面,高库存压力也磨灭了商家看涨的最后一丝信心。近期库存增势明显,主要原因:1、整体需求偏差,而钢厂生产相对正常;2、南方梅雨季节,严重影响下游开工和实际交投。预计后期建材库存仍将呈现小幅增加态势,建材价格也将进一步承压。
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经济走廊建设打下基础。相关“一带一路”项目涉及投资资金超过8900亿美元。随着未来项目的推进以及国家“一带一路”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未来国内钢市“走出去”的步伐不是反倾销能够拦得住的。
据济宁市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显示:4月份,我市工业生产者价格延续下降趋势,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延续前三季度低位运行态势,呈现出稳中有降的低位波动走势,市场价格出现小幅波动,整体运行稳定。其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价格运行情况
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为94.3%,同比下降5.7%,累计下降4.2%,购进价格指数为97.8%,同比下降2.2%,累计下降1.9%。动力煤510元/吨,环比价格下跌11.9%;炼焦煤678元/吨,环比价格下跌10.5%。螺纹钢Φ16-25mm价格为3135元/吨,环比价格下跌15%;焊接钢管3"*3.75mm价格为3363元/吨,环比下跌24.5%。
二、市场波动分析
(一)受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工业品市场需求不旺等诸多因素影响。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窄幅振荡格局,其中的主要交易品种矿产品、原油、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的不断振荡,导致国内相关行业产品价格也随之波动,推动工业生产者价格总水平低位运行。
(二)国内市场产品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国内钢铁、煤炭行业市场库存偏大,需求疲软,供大于求的弱势格局长期存在,致使钢铁、煤炭行业持续低迷,市场价格一路走低。受此影响,今年以来钢铁、煤炭价格呈现继续下滑趋势,虽有部分产品价格小有回升,但受长期产能过剩压制影响,整体走势仍然偏弱。
(三)从国际市场看,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不足;从国内形势来看,受限于需求减弱及产能过剩,宏观经济增长依然乏力,社会有效投资与需求不足,价格回升困难。宏观经济的低迷直接导致了工业生产者价格低位运行。
(四)人工费用的上涨,比如石油、煤炭、钢材等基础材料价格的波动等直接影响了工业品生产成本,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的效应不容忽视。
三、后期动态预测
当前宏观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出现根本性改变的可能性不大。工业企业所面临的大环境整体需求依然较为疲弱,复苏力量不强劲,价格快速上行动力不足。因此结合国内外经济走势、价格运行规律等综合判断,预计最后两月工业生产者价格仍将继续下降,但降幅可望进一步收窄,维持在低位,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51662601-423
“互联网+流通”专项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培育经济新动力,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释放消费潜力,激发行业活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受生猪市场供给量同比下降影响,后期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二季度为传统猪肉消费淡季,生猪价格将呈振荡小幅上涨态势;进入下半年,猪肉消费逐步增长,加上生猪存栏同比降幅增大,生猪价格涨幅或呈扩大趋势。
二季度消费增长仍将朝着平稳趋好的方向发展,对经济增长将继续发挥第一拉动力的作用。新技术催生的商品消费新热点涌现;新理念带动大众化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意愿走高等三方面因素将持续发挥作用。
主办单位: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4093号
网站标识码bm2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