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补栏蛋鸡尚未进入集中产蛋期,9月8日至14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鸡蛋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3%。其中,深圳、西安、南昌鸡蛋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4%、4.2%和2.9%。
河北省的蛋鸡产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得到高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得到持续发展并有了较大幅度的市场整合和调整。蛋鸡养殖从业者在多年蛋鸡养殖的摸爬滚打中掌握了丰富的养殖技术,摸索出了一些市场的规律,但最近几年好像与往年完全不同了,如三年一次的行情周期没了、今年蛋价升得较猛、蛋价高但进雏积极性不高、市场上进行强制换羽的开始多了等等。面对当前蛋鸡养殖中出现的新情况,许多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有些摸不着头脑,纷纷向本报来信、来电咨询相关情况和原因。为此,8月27日,我们特别邀请王学彬老师走进石家庄市元氏县方里村,与咱们的读者和养殖户面对面交流。
王学彬老师认为,由于鸡蛋和鸡肉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加上咱们国家的人口基础原因,所以今后蛋鸡养殖应该以稳为主。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以及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受“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形式影响,养殖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出一大截子。另外,鸡蛋深加工项目较少,有深加工的企业大多也是停留在原蛋的初加工上,加上市场对蛋品分级还没有做到位,以上这些原因也成为制约蛋鸡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正是我们在下一步生产中,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难题。
王学彬,男,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现任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技术推广科科长、河北省农业技术咨询专家团饲养管理组秘书长、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河北省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副秘书长、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副秘书长。
多年来,主要从事蛋鸡、肉羊等畜牧良种繁育、生产及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多项畜牧技术推广、培训及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获省科技成果多项,参加编写省级地方标准并经省技术监督局颁布二项,出版专著四部,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蛋价上升很迅猛 专家细讲3原因
自2013年9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一路下滑,由9.2元/公斤下降到10月份的7.5元/公斤,并维持到2014年的2月份,最低时曾滑到6.5元/公斤。从2014年3月份开始蛋价恢复至7.5元/公斤,并一路快速振荡上升到5月份的10元/公斤,随后又下滑至7.5元/公斤,7月份上升至9元/公斤,8月份上升至10.4元/公斤,零售价达12元/公斤。可以说,当前鸡蛋成了“金蛋”,一枚差不多要七八毛钱,许多人大喊“吃不起”。于是,许多人不禁要问,这一波蛋价为啥往上蹿得这么猛?
对此,王学彬老师给出了3点解释:
1.蛋鸡补栏量小
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父母代场及祖代场的平均种蛋利用率只有55%左右,较正常年份的平均种蛋利用率85%大约减少30个百分点,导致2014年初后产蛋鸡存栏减少,鲜蛋产能下降,供给明显不足。
2.季节与流感影响进雏
商品代场出于对流感疫情(H5N1)的恐惧,为把产蛋高峰期躲过3-4月份的流感高发期,所以选择在2013年9-12月份进鸡的客户少,加剧了2014年上半年鲜蛋产能下降,以致供给减少和价格提升。
3.疫情对存栏影响大
2013年冬季,多地出现降蛋、死鸡现象,产蛋供应能力受到较大影响。2014年4、5月份的病情虽相对较弱,但仍对产蛋鸡造成一定影响,产蛋恢复仍需1-2个月的时间,促进了5月份后鸡蛋价格的上涨。
行情周期被打乱 价高不敢再补栏
过去的鸡蛋市场行情主要靠消费市场调节,鸡蛋价格上升则蛋鸡进雏量增加,蛋鸡存栏量上升则鸡蛋价格下降,三年一次的行情周期形成了。而现在这种周期不复存在,王学彬老师说出了其中原因:
1.现阶段,蛋鸡养殖场数量稳中有降,新增中小规模养鸡场较少,笼位数量稳定,跟市场风随意进雏的少了,鸡蛋产量基本平稳,不再因鸡蛋的过量供应而引起鸡蛋价格大幅下降。
2.受饲料价格、疫病损失等影响蛋鸡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养殖企业在鸡蛋价格低迷时期坚守的时间大幅缩短,养殖主体只能通过短时间内硬性淘汰鸡来中断饲养而止损,所以市场行情再困难也是半年后即后转。
3.现有经济模式下,中西部地区蛋鸡养殖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北鸡南养”的空间转换格局也快走到了尽头,靠新增养殖区域提高鸡蛋产量从而影响鸡蛋市场价格的因素逐渐消失。
4.作为市场主导力量的鸡蛋消费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人群对食品安全及鸡病的公共卫生安全空前重视,要求蛋鸡养殖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从而限制了小规模、大群体传统蛋鸡业的发展。
以往蛋价高则养殖场进雏积极性高,2014年上半年蛋鸡进雏补栏量仍不高,主要原因为:
1.受市场及疫病损失影响,养殖场普遍资金紧张,补栏能力不足,退出市场的养殖场亦不鲜见。
2.蛋鸡养殖中规模养殖场较多,其生产计划性强,随市场波动调整进雏时间可能性小。
3.夏季进雏,产蛋高峰在病毒病高发的冬季,养殖场一般会尽量避免。
蛋鸡难养有原因 强制换羽在增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蛋鸡养殖遍地开花,大小养鸡场随处可见,养殖效益普遍较高,蛋鸡养殖成为我省农村致富主力军。现阶段,蛋鸡养殖越来越来越难。对此,王老师给出了解释:
1.长期以来的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养殖区域无规划或规划不科学,呈无序发展状态,造成了蛋鸡养殖密集区粪污随意排放且无处理或少处理,病死鸡随意丢弃,造成土壤、空气、水等环境破坏,疫病流行且难以控制,养殖难度加大。
2.近几年来,一些引起降蛋、死鸡的病毒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甚至出现新亚型毒株,且在不同的流行区域呈现各自不同的演化过程,进一步加大了养殖疫病的防控难度。
强制换羽可使产蛋鸡强制进入新的产蛋周期,因换羽后产蛋率一般低于原产蛋高峰,且部分体弱、过肥、有病鸡会造成死亡,故在过去采用较少。现阶段采用强制换羽方式的逐渐多了。王老师告诉大家,出现这种情况有3种原因:
1.鸡蛋市场价格较高,将产蛋后期蛋鸡进行强制换羽,可延长利润收获时间,获得更大利润。
2.受疫病影响,雏鸡、育成鸡生产成本较高,采用强制换羽可避免育雏、育成期投入,二个产蛋周期合计的投入产出比高于单一产蛋周期。
3.当有疫病发生苗头时,将正在产蛋的鸡群进行强制换羽,部分养殖场认为虽淘汰掉部分染病及体弱鸡,但换羽成功鸡仍可创造部分价值。
大幅下降不可能 健康养殖要狠抓
许多养殖户问:今后蛋鸡养殖前景如何,如何更好的适应国家政策以及应对市场波动?
王学彬老师指出:
经过了多年来的行情洗礼以及蛋鸡疫病的纠缠,大部分的蛋鸡养殖者已经变得相当理性和冷静,保持养殖规模稳定、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加大粪污处理及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力度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市场行情的短期波动变化对于蛋鸡业的主流发展将不会再产生强烈影响,持续、健康发展的蛋鸡产业正在形成中。
虽然受其他畜产品产量增加会对鸡蛋消费产生一定程度的替代影响,但我国十多亿人口造成的巨大鸡蛋消费群体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幅下降,同时蛋品深加工产业的不断进步,也会带动蛋鸡养殖业的继续前进。
在谈到如何做到健康养殖的时候,王老师说:“虽说蛋鸡产业与其他畜种相比较为成熟,但仍存在着诸多尚需完善的方面,为保证产业健康发展,应做好4方面工作。”
1.以当地消费量定当地养殖存栏量。随着南方、西部等地蛋鸡产业的兴起,主要靠外销方式的蛋鸡业将不能维系,根据当地消费量来确定本地蛋鸡存栏,保证市场供应、避免大的市场波动,大范围盲目扩大再生产不为当前明智选择。
2.发展规模养殖,避免“小规模、大群体”。过去“小规模、大群体”的蛋鸡发展模式已经给我们造成了较大的环境、疫病危胁,发展规模养殖,做好粪污处理、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工作,发展环境友好型蛋鸡养殖才是今后的出路。
3.向科技要效益。发达国家每只蛋鸡年产鸡蛋19公斤、料蛋比2.20、死淘率6%,国内先进水平每只蛋鸡年产鸡蛋18-18.5公斤、料蛋比2.35-2.4、死淘率10%,国内一般水平每只蛋鸡年产鸡蛋15-16公斤、料蛋比2.6-2.8、死淘率20%-30%。向科技要效益将是蛋鸡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
4.发展蛋品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国内鲜蛋消费为主,鸡蛋分级和加工利用率不足1%,鸡蛋加工品主要以再制蛋为主,占80%以上,深加工蛋品产值仅占到整个蛋品加工总产值的1%,蛋壳等副产品综合利用尚未得到重视,每年产出的400余万吨蛋壳仅有部分应用于畜禽饲料,作为钙的补充剂。发展蛋品深加工,将促进蛋品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的飞跃,大幅增加利润附加值。
坐了3个月“火箭”的鸡蛋价格终于暂停了冲天的势头。记者16日从广州市物价局获悉,上周广州鸡蛋批发价格稳步回落,农贸市场鸡蛋零售价格也逐步企稳,预计近日鸡蛋零售价格也会有所回调。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槎头蛋品批发市场鸡蛋批发价格曾跌至8元/公斤左右的低位,全市鸡蛋零售均价在3月底也降至10.02元/公斤的年内低位。7月中旬以后,广州鸡蛋价格再次持续上行,鸡蛋批发价格升至12元/公斤以上的高位,带动鸡蛋零售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
上周一中秋节,上周槎头蛋品批发市场的鸡蛋批发价格稳步回落,农贸市场鸡蛋零售价格也逐步企稳,普通红壳鸡蛋零售均价13.37元/公斤,周环比微升0.15%。这一价格比年内的低位已经上涨了30%以上,也再次刷新了年内新高。不过广州市物价局预测,随着批发价格的稳步回落,近日鸡蛋零售价格也会有所回调。
进入秋季后,随着温度的逐步降低,鸡蛋价格也随之回落。9月16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相比中秋节前鸡蛋价格的6元时代,现在莱西市鸡蛋价格趋于理性,每斤回落近1元,降至5.1元/斤。虽然每天的鸡蛋价格不同,但购买的市民依然不少。对此,商贩称节后需求量减少,而且天气转凉后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鸡蛋供应量增加,也促使鸡蛋价格回归理性。
“火箭蛋”价格着陆
随着天气的转凉,最近不少市民发现,鸡蛋的价格也随着秋天的温度逐渐降低,中秋节前一路上涨的“火箭蛋”没了。9月16日,记者走访市场看到,最近鸡蛋的价格一天一个价,从中秋节前的6元/斤,逐步降到现在的5.1元/斤,莱西市鸡蛋价格慢慢“退烧”。
“从中秋节后就开始降价了,虽然每天价格不同,但基本上都呈现降价的趋势。”烟台路和珠江路附近的一家超市店主逄先生告诉记者,临近中秋节那时,鸡蛋价格最高到6元/斤,节后价格逐渐回落,现在价格5.1元/斤,相比之前的“火箭蛋”回落近1元。
逄先生告诉记者,自中秋节过后,鸡蛋的价格一直处于回落的状态,现在鸡蛋价格越来越“理性”,每天进来的鸡蛋很快都会被卖光。“刚才有人将最后的一百多个鸡蛋一起打包带走了。”
蛋价趋理性,买的人多了
记者走访莱西市的农贸市场和超市看到,面对越来越趋于理性的鸡蛋价格,不少市民口口相传,前来购买鸡蛋的市民不少。“刚才小区的住户告诉我鸡蛋又便宜了,就过来买几斤。”正在挑选鸡蛋的张女士告诉记者,鸡蛋价格便宜了不少,虽然没降到4元多每斤,但相比中秋节时便宜了不少,准备多买点。
“鸡蛋经常买,每次买的价格都不同,最近感觉鸡蛋一天比一天便宜。”刚咨询完鸡蛋价格准备购买的崔女士告诉记者,价格便宜了不少,如果还是这样的降价趋势,进入4元区也指日可待。
记者在烟台路的一家超市中看到,一名市民拿着纸箱往里装鸡蛋,据他介绍,他感觉鸡蛋便宜了不少,准备多买点回家。“家里有人生孩子了,买点鸡蛋煮熟了送人,正好碰见价格便宜了。”
需求量减少为主因
进入秋季后,温度也随之降低,鸡蛋的价格也从“火箭蛋”越来越趋于理性,对此,销售鸡蛋的逄先生介绍说,按照往年规律,中秋节后市场需求量减少,鸡蛋价格就开始回落,虽然市民依然购买的多,但一些大企业和工厂对鸡蛋的需求锐减,市场需求减少,鸡蛋价格也随之降低。
同时,逄先生还表示,进入9月份后,天气逐渐转凉,蛋鸡也随之进入产蛋的高峰期,鸡蛋产量多市场需求减少,也促使鸡蛋价格回落。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10-51662601-423
主办单位: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4093号
网站标识码bm2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