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国内月报
江西省南昌市2025年8月生活必需品价格涨跌互现
2025-09-10 14:04:30 文章来源: 南昌市商务局 作者: 胡莉娅

根据商务部生活必需品系统监测显示,2025年8月,南昌市生活必需品价格涨跌互现,155种监测商品价格,73涨18平64跌。分大类看,蔬菜、水产品、食用油、粮食和调味品5类价格上涨,饮用水1类价格持平,奶制品、水果、蛋类、肉类和禽类5类价格下跌。

粮食和食用油零售均价上涨。8月全市粮食零售均价为7.22元/公斤,环比上涨0.1%。其中,大米零售价格为7元/公斤,环比上涨1%;面粉零售价格为7.43元/公斤,环比下跌0.7%。食用油零售均价为18.73元/升,环比上涨0.8%。其中,豆油的零售价格为13.12元/升,环比下跌0.5%;花生油的零售价格为27.35元/升,环比上涨1.7%;菜籽油的零售价格为17.8元/升,环比下跌0.3%;调和油的零售价格为16.65元/升,环比上涨1.4%。8月份全市粮油库存充足,市场需求稳定,价格波动不大,预计后期全市粮油价格仍将以稳定运行为主。

肉类零售均价下降。8月全市肉类零售均价为47.11元/公斤,环比下跌1.4%。其中,猪后腿肉价格为28.05元/公斤,环比下跌2.6%;猪五花肉价格为31.86元/公斤,环比下跌1.2%;猪排骨价格为44.81元/公斤,环比持平;牛腿肉价格为65.15元/公斤,环比下跌1.9%;羊腿肉价格为65.66元/公斤,环比下跌1.3%。价格下跌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8月规模养殖企业生猪出栏计划大幅增加,市场供应量显著提升,屠宰企业因猪源充足、采购压力较小,普遍采取“降价走量”策略;另一方面,高温天气抑制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需求,且学校尚未开学导致餐饮及团体消费停滞,叠加禽肉、鸡蛋等替代品分流部分需求,多重因素共同拉低肉类价格。预计短期内市内猪肉价格仍将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

禽类和蛋类零售均价下降。8月全市白条鸡零售价格为28.92元/公斤,环比下跌2.4%。鸡蛋零售价格为12.58元/公斤,环比下跌2.6%。禽类方面,受家禽养殖盈利空间收窄影响,养殖户为减少损失急于抛售存栏,导致市场禽类供给量明显增加;但下游消费需求持续平淡,供需关系呈现“供大于求”,最终推动禽类价格下降。蛋类方面,当前蛋鸡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鸡蛋市场供应充足;同时高温天气抑制居民日常消费需求,且食品厂季节性备货启动时间较晚,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失衡。预计后期禽蛋价格将受供求关系调节,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蔬菜零售均价下降。8月全市蔬菜零售均价为8.15元/公斤,环比上涨4.2%。重点监测的30个蔬菜品种“22涨1平7跌”。其中,菜花、油菜和豆芽的零售价格分别环比上涨23.2%、18.6%和14.1%;南瓜、豆角和冬瓜的零售价格分别环比下跌13.3%、3.9%和2.5%。尽管高温天气加速本地蔬菜生长、提升上市效率,且外地蔬菜大量涌入保障整体供应,但部分叶菜类蔬菜因高温易腐烂、保鲜难度大,经销商为减少损耗需缩短流通周期,部分品种定价随成本上升;同时,部分应季蔬菜进入上市尾期,供应量减少进一步推高均价。预计后期蔬菜价格将受供求关系动态调节,整体呈“稳中微调”态势。

水果零售均价下降。8月全市水果零售均价为12.31元/公斤,环比下跌3.2%。重点监测的8种水果零售价格“3涨5跌”。其中,柑橘、梨和苹果的零售价格分别环比上涨5.7%、2.7%和2.5%;葡萄、菠萝和西瓜的零售价格分别环比下跌16.3%、10.5%和6.6%。一方面,本地水果长势良好、产量增加,叠加外地水果集中入市,市场供应总量充足;另一方面,高温天气导致水果存放、保鲜成本上升,经销商为降低损耗普遍选择降价销售;此外,水果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如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市场竞争加剧,商家通过降价吸引客流。预计后期水果价格将受应季品种上市节奏影响,呈“窄幅波动”趋势。

水产品零售均价上涨。8月全市水产品零售均价为31.24元/公斤,环比上涨2.1%。重点监测的7种水产品价格“4涨1平2降”。其中,大带鱼、草鱼和对虾的零售价格分别环比上涨8.4%、7.8%和1.8%,鲫鱼和大黄鱼的零售价格分别环比下降1.4%和0.8%。受休渔期影响,海产捕捞量锐减,同时草鱼等淡水鱼养殖规模缩减,市场上水产品供应量减少;同进饲料价格上涨推高水产养殖成本,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水产品价格呈上涨态势。预计后期随着休渔期结束、淡水鱼上市量增加,水产品价格将逐步回归平稳,呈“窄幅波动”运行。

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涨跌互现。8月全市奶制品的零售均价为108.93元/公斤,环比下跌0.4%;调味品的零售均价为7.01元/公斤,环比上涨0.6%;饮用水的零售价格为2.43元/公斤,环比持平。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