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雨雪交加。但整体看,节前湖南省粮食、生猪、禽蛋及蔬菜等备货充裕、运输畅通,且价格无异动,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良好。按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等相关要求,湖南省各级商务部门及相关监测企业已于1月31日提前开展第二轮生活必需品日价格及市场保供日情况报送,并积极组织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加强产销衔接,加大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力度,指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安排好节日配送。恶劣天气下,省商务厅市场监测平台也在密切关注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波动,若遇突发情况,将及时分析研判,提出对应措施,立即向上级部门呈报。
2024年第5周(1月29日-2月4日),湖南省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充足、种类丰富,整体运行平稳。重点监测的11大类生活必需品价格呈“5涨1跌5持平”态势,涨跌幅均未超过1%。其中,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和禽类价格环比前一周(以下皆同)均微涨;蛋类价格微跌;粮食、食用油、调味品奶制品和饮用水价格均持平。
具体情况如下:
一、临近年关肉菜市场需求增大,价格上涨
1月31日至2月5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迎来长时间、大范围雨雪天气,对生猪调运造成一定影响,物流运输资源紧张、运费上涨;消费终端则拉开年前备货序幕,农村、乡镇杀年猪、过大年,需求明显增长,带动本周全省猪价继续上涨。监测显示,鲜猪肉零售价26.46元/公斤,后腿肉零售价26.99元/公斤,分别微涨1.1%和0.5%。
眼下,春运返程返乡人数增多,全省猪肉需求稳步放大,对肉价拉动作用愈加明显。受近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因素影响,生猪调运成本还将有所上涨,预计后期全省猪价继续呈稳中有涨走势运行。
离春节不到一周,居民对于蔬菜购买需求加大,部分蔬菜低温下出棚率放缓,本周全省蔬菜价格上涨。监测显示,蔬菜整体零售均价7.63元/公斤,上涨2.5%,较前一周回升1.3个百分点。重点监测的7大类30个蔬菜品种价格28涨2跌。其中,叶菜类、甘蓝类、豆类、茄果类和葱蒜类价格全线上涨;根茎类和瓜菜类价格涨多跌少。
综合来看,当前菜价上涨属于节前惯性正常波动。综合省内各大批发市场情况来看,各地蔬菜批发市场应急预案措施到位,来货量较多,预计后期整体菜价仍将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太大。
二、果品价格稳中有涨,海鲜半成品成春节餐桌“新宠”
春节将至,居民对水果需求扩大,雨雪天气带动果品运输成本等费用增加。供需因素作用下,本周大部分果价稳中有涨。监测显示,水果整体零售均价11.09元/公斤,微涨0.5%。其中,除香蕉价格微跌0.9%外,柑橘、菠萝、梨、葡萄、芒果、苹果和西瓜价格分别略涨1.5%、1.4%、0.5%、0.5%、0.2%、0.2%和0.1%。
今年国产水果品种越来越多,进口水果价格越来越亲民。苹果在春节前大量上市,且品种多样,一些平台、超市甚至推出了“苹果盲盒”,受消费者欢迎。除了苹果,葡萄、柑橘、车厘子、草莓、蓝莓、菠萝、榴莲等水果也开始大量上市。新奇特水果品种销量有5%—10%的增长,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进口水果眼下也迎来销售高峰,智利车厘子供应充足,均价较往年同期下降10%左右。临近春节,精品礼盒装果品尤为走俏,果品市场交易升温,预计后期全省水果零售均价仍呈上扬态势。
本周监测的水产品价格整体基本呈涨势。监测显示,本周水产品整体零售价29.95元/公斤,微涨0.3%。重点监测的8类水产品价格呈6涨2持平。其中,鲤鱼、鲢鱼、对虾、草鱼、河蟹和鲫鱼价格分别微涨1.8%、0.8%、0.5%、0.4%、0.2%和0.2%;大带鱼和大黄鱼价格均持平。
2024年的海鲜年货当中,海鲜半成品成为春节餐桌“新宠”,这些产品价格实惠、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厨房新手和年轻小家庭。从多家农贸市场和超市海鲜区走访情况来看,虾、蟹是2024年春节海鲜“主角”,快速简单烹饪的活虾类位居销售榜首。不管是平价类的黑虎虾、基围虾,中端类的皮皮虾、蓝花蟹,还是高端类的波士顿龙虾,均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作为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菜品之一,目前水产市场交易旺盛,预计后期全省部分水产品种价格还将有小幅抬升可能。
三、禽蛋类市场购销有序,价格波动不大
春节前夕,全省禽蛋类市场交易稳定,整体价格略微浮动。监测显示,禽类零售价26.71元/公斤,微涨0.1%;鸡蛋零售价13.94元/公斤,微跌0.3%。
当前全省禽蛋类市场供应充足,需求平稳,总体价格波动不大,预计近期全省禽蛋类价格仍将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四、民生商品市场物资充足,价格保持稳定
全省各地粮油奶及副食品类零售市场供需两旺,年货物资琳琅满目,“龙元素”掀起热潮,本周民生商品价格保持稳定。监测显示,粮食、食用油、奶制品调味品和饮用水价格均持平。
节前,全省粮油奶及副食品类库存充足、调货顺畅,居民需求平稳,预计后期全省粮油奶及副食品类总体价格仍以稳为主。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