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务工作,专门印发了《“五城五高地”专班工作方案》,其一高地就是要把打造新消费高地,作为温州打赢“十四五”开局首战的核心抓手,并明确作为全市商务系统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55亿元,同比增长29.9%,列全省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4.6%;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43.83亿元,同比增长43.4%,列全省第3位。
一、总体运行情况
(一)从限上行业运行情况看:全市实现批零业销售额3201.26亿元,同比增长65.0%,其中限上批零业销售额2216.87亿元,同比增长75.4%;实现住餐业营业额133.59亿元,同比增长76.2%,其中限上住餐业营业额24.80亿元,同比增长81.1%,增幅较1-2月扩大16.8个百分点。
(二)从大类商品运行情况看:限上零售额增长较快的种类有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和化妆品类,分别增长86.2%、54.6%和47.2%,零售额下降的有日用品、文化办公用品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其中: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35.85亿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55.7%,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6.5个百分点,汽车市场回暖和油价回升拉动明显。
(三)从消费类型运行情况看:限上商品零售额222.63亿元,同比增长39.7%,增幅较1-2月收窄11.5个百分点;限上餐费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100.0%,增幅较1-2月扩大26.1个百分点。限上单位中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40.58亿元,同比增长45.2%,拉动温州市限上零售额7.4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进展
(一)推动限上商贸企业培育。为高质量培育全市限上商贸流通企业,进一步壮大限上商贸企业主体,专门制定了《温州市限上商贸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着力小微培育、主体提质、统计监督、优化服务等四方面工作,计划全市三年新增1000家重点限上商贸企业,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二)筹办“温享生活”促消费。为催生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快速提振消费市场信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全市生产、消费恢复性增长。按照省厅关于“浙里来消费”活动精神,计划开展“温享生活”系列线下促消费活动33场,预计参加企业超过3600家。同时发动各类线上商城、直播基地组织“千户万品”出店营商行动,举办E嘉人全民直播节、“一鹿春天”直播间、邀请淘宝、头部网红及抖音、快手等平台人气主播激活线上流量,开展礼包派送、积分通兑等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推动形成“数智融合”未来生活消费新场景,提升“温享生活”体验感。
(三)推进新消费高地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迅速成立打造新消费高地工作专班,牵头起草《温州市打造新消费高地工作专班方案》,建立专班办公室和十大小组。把数字经济、时尚经济、会展经济等作为打造新消费高地的十大经济业态,完成十大标志性成果,分别提出五年、三年工作目标、三年行动方案和今年工作任务清单,市县联动协同推进,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
三、面临问题分析
(一)社零增速放缓。受去年疫情的影响,上年一季度基数大幅下降,使得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高增速,3月份温州市商贸经济指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限上社零增速回落9.5个百分点,限上四大行业增速回落29.2个百分点,且回落态势预计将全年持续。
(二)线下实体经济恢复低于预期。限上社零同比增长43.4%,扣除汽车、石油类和电商的拉动效果(几乎不重叠),线下实体经济同比增长仅有9.5%,与社零恢复情况严重不符。
(三)限上住餐业不景气。全社会住餐业营业额达到133.59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2.4%。但限上住餐业营业额较2019年下降3.8%,由于多点散发式的疫情,各大酒店的酒席、婚宴等复苏情况远低于预期。
(四)受总部贸易回归影响增大。近年来温州市加大引进总部回归贸易企业的培育招引,一定程度扩大了贸易总量,对拉动批零业发展作用明显。如温州市文成县的限上批发业增速高达1091.0%,但受政策和市场影响,其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以至限上批发业增速并不平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报数据的质量。
四、下步工作举措
(一)做强消费平台。打响“温享生活”金名片,打造“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品牌服务平台,鼓励各大电商平台、商贸企业、品牌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举办线上线下融合的美食节、旅游节等特色主题促销活动,营造浓厚促销氛围,释放消费潜力。做足月光经济文章,深入推进温州市鹿城、瓯海等省夜间经济创建试点(培育)城市创建,以点带面培育一批品质消费引领夜消费集聚区,联合拟定、公布一批市级月光经济地标名单。
(二)做好业态培育。基于“宅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发展,温州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的短板。今年要以创建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市和新零售标杆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消费新政,培育时尚经济、会展经济、月光经济等十大经济新业态,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企业。加快发展直播电商、云逛街、首店经济、免税经济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三)做强贸易回归。持续加大贸易回归和新零售项目的引育,对拟引进的大宗商贸企业,主动靠前服务,确保及时落地、按时“纳统”。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按时兑现相关扶持政策,完善与贸易回归企业的沟通机制,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四)做优消费环境。加快地标商圈、步行街、历史风情街区等品质化改造,加快省级以上高品质商业步行街的创建;打造一批“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的社区生活服务圈,改善老百姓消费环境。
(五)做好数据纳统。强化配合,加快商务、统计、税务等部门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新增商贸企业及时入库。因此,建议省级层面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方便地方商务部门及时研判形势并更好地服务企业。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