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场扫描
上周北京市蔬菜价格走势分析(2021.11.27-12.3日)
2021-12-10 14:17:29 文章来源: 北京市流通经济研究中心 作者: 重点企业监测部

据监测的批发市场销售数据显示,上周中期,北京市场蔬菜价格一度有所反弹,周后期缓慢下降。

12月3日,北京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3.63元/公斤,比前一周同期(11月26日)的3.70元/公斤下降1.89%,比去年同期的2.77元/公斤上涨31.05%。周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上涨。前一周末,价格同比上涨36.03%,上周末同比涨幅略有收窄。

上周后期,蔬菜的整体价格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走势,价格下降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南方产区的部分蔬菜进京的数量在加大,拉动价格向下滑动;一方面是北方产区天气晴好,设施蔬菜生长速度加快,产量提高,供应能力增强,使得价格出现小幅下滑。

南方产区进京蔬菜品种主要包括:湖北、湖南的大白菜,湖北的圆白菜、白萝卜,云南的豆角类、茄果类蔬菜及小品种蔬菜,这部分蔬菜的价格均有所回落;北方产区的蔬菜价格回落的主要是与南方蔬菜共同上市的品种及芹菜、莴笋。

芹菜:12月3日,北京市场芹菜的批发价是2.2-2.5元/斤,前一周同期是2.3-2.7元/斤,周环比下降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芹菜主要来自山东济南的商河,也有少部分来自河北邯郸及河南周口,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商河的芹菜因为光照充足,生长速度加快、产量上升,拉动价格下滑。

莴笋:12月3日,北京市场莴笋的批发价是1.2-1.7元/斤,前一周同期是1.4-2元/斤,周环比下降14.7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莴笋主要来自山东临沂的沂南,也有少量来自山东泰安、安徽宿县,近期沂南莴笋上市量在加大,使得价格出现下降。

长茄:12月3日,北京市场长茄的批发价是1.6-2.4元/斤,前一周同期是2-2.6元/斤,周环比下降13.04%。目前长茄有两个主产区,一个是北方产区,以辽宁海城和葫芦岛的绥中县为主;一个是南方产区,以云南临沧的孟定为主。目前,云南长茄、广茄的上市量快速增加,辽宁的产能在提高,使得长茄的价格降幅明显。

西葫芦:12月3日,北京市场西葫芦的批发价是1.2-2.3元/斤,前一周同期是2-2.8元/斤,周环比下降27.08%。目前西葫芦的主产地有两个:一个是山东聊城;一个是云南元谋。近期,山东地区雨雪天气停歇,光照充足,有利于西葫芦的生长;云南地区的西葫芦进入上市高峰期,产量明显增加,使得近期西葫芦的价格连续下降。不过,也有商户反映,目前产地西葫芦的价格降速过快,有些农户已经不愿意摘了,价格如果继续下滑,就可能拔秧了,到时候西葫芦的价格就还会反弹。但是,目前地头价格还不是亏损价格,短时间内拔秧的现象会不会出现。

团生菜:12月3日,北京市场团生菜的批发价是1.8-3.5元/斤,前一周同期是2.5-5元/斤,周环比下降29.33%。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团生菜主要来自两个产区:一个是北方产区,以河北廊坊、衡水为主;一个是南方产区,以云南昆明为主。北方产区的团生菜近期已经到了上市尾期,再过半个月左右,就将全面退市;南方产区的团生菜近期进入上市高峰期,正在全面取代北方产区的团生菜。近期,南方产区团生菜的价格降幅较大,使得北方产区团生菜的价格同步下降。

甘蓝圆白菜:12月3日,北京市场圆白菜的批发价是1.2-2.2元/斤,前一周同期是1.4-2.5元/斤,周环比下降12.82%。目前上市的圆白菜分为两类:一类是北方大棚生产的,主产地在河北,以唐山为主,批发价在1.7-2.2元/斤之间;一类是南方露地生产的,主产地在湖北,以荆门、天门等地为主,批发价在1.2-1.4元/斤之间。在湖北圆白菜上市之前,河北圆白菜的价格一般维持在3元/斤上下,湖北圆白菜上市之后,河北圆白菜的价格受到湖北价格的牵动连续下降。

小油菜:12月3日,北京市场小油菜的批发价是1.3-1.5元/斤,前一周同期是1.5-1.7元/斤,周环比下降12.50%。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小油菜主要来自山东菏泽的曹县,也有少量来自安徽、上海、云南及北京周边。进入上周以后,曹县的小油菜进入集中上市期,上市量大,价格环比连续下降。由于曹县小油菜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较大,曹县小油菜价格下降迫使上海、安徽、云南及北京周边的小油菜价格同步下滑。

总体上看,目前蔬菜的价格仍然处于近几年同期的高位,短时间内价格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回落。目前,大部分蔬菜的价格保持稳定,小部分蔬菜的供应形势逐渐向好,价格开始回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蔬菜的供应形势会进一步好转,蔬菜的整体价格也会继续缓慢下降。在前期因为种植期推迟而造成上市期推迟的蔬菜,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逐渐形成批量上市条件,整体价格的下行通道已经被打开。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