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10月第2周(10月5日-10月11日)延平区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足:我区成品油市场汽柴油均价环比基本持平,化肥、有色金属、水泥市场价格环比持平。
一、成品油市场汽柴油均价环比基本持平
国际原油需求预期下降,原油价格下行;成品油下游补货意愿不强,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重心下移。10月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我区成品油市场汽柴油均价环比基本持平,具体表现为汽油批发均价窄幅下降,柴油批发和汽柴油零售均价环比持平。其中,柴油0#批发均价5125元/吨,环比持平;零售均价5.09元/升,环比持平。汽油92#批发均价5400元/吨,环比下降0.92%;零售均价5.48元/升,环比持平。汽油95#批发均价5600元/吨,环比下降0.88%;零售均价5.85元/升,环比持平。国庆中秋假期,居民驾车出行增多,不过气温下降,汽油空调油耗降低,汽油整体消费维持刚需,加之国际油价下行,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小幅下行。进入“金九银十”需求旺季,工程、基建、物流等行业的柴油需求有支撑,不过需求提升不明显,节前下游存在一定补货需求,但是多以低价按需补货为主,加之国际油价下行,柴油市场略显疲态。国际原油市场需求预期下滑,原油价格上行乏力。中秋国庆节后会应该补库高峰,预计成品油价格将迎来上行。
二、化肥市场价格环比持平
本周我区化肥市场价格环比持平。其中,国产尿素均价为1900元/吨,环比持平;国产磷酸二铵为2640元/吨,环比上涨0.38%;国产氯化钾为2100元/吨,环比持平;进口氯化钾为2350元/吨,环比持平;三元复合肥为2450元/吨,环比持平。基层需求不断增加,国内疫情控制稳定,物流受限得到解决,市场逐步趋于理性,加上原料价格稳定,预计下半年国内化肥价格以平稳运行为主,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三、有色金属市场价格环比持平
本周我区有色金属市场价格环比持平。其中有色金属平均价格为57632.9元/吨,环比持平;铜1#均价为53670元/吨,环比持平;铝AOO均价为15400元/吨,环比持平;铅1#均价为15700元/吨,环比持平;锌1#均价为20380元/吨,环比持平;锌0#均价为21380元/吨,环比持平;锡1#均价为154400元/吨,环比持平;镍1#均价为122500元/吨,环比持平。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积极应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着力推动复工复产,二季度以来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效益降幅收窄,行业信心有所提振。下半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将保持恢复性向好的态势。预计今年四季度有色金属偏弱震荡运行,环比或有小幅回升,但在外部环境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四、水泥市场价格环比持平
近期,部分地区水泥企业实施错峰生产,水泥库存下降较快,市场需求向好,水泥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9月1日华东地区水泥价格为440.80元/吨,9月27日价格为468.60元/吨,涨幅为6.31%,当前价格环比上涨6.50%,当前价格同比去年下跌了2.94%。本周我区水泥市场价格环比持平,具体表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窄幅上涨,其中水泥平均价格为570元/吨,环比持平;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价为550元/吨,环比持平;复合硅酸盐水泥均价为590元/吨,环比持平。水泥价格进入9月后,天气总体较好,水泥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库存下降较快,总体来说水泥价格处于上行通道。近期,多地部署水泥行业秋冬季节错峰生产,其中,河北地区全省所有水泥熟料企业停窑10天(9月26日0时至10月5日24时)。湖北省也召开了水泥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工作座谈会,错峰限产会支撑相关区域水泥价格,加上“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市场需求较好,库存下降较快,各大水泥厂家涨价意愿较强,整个水泥市场行情处于高速上涨通道。近期焦炭价格暂稳为主,第三轮提涨50元/吨基本都落地。焦化企业出货积极,库存偏低。下游钢厂对焦炭需求较好,补库需求较高。港口方面近期库存偏低,市场货源偏低。能够对水泥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5325亿元,同比增长3.4%;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182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76909万平方米,增长4.1%。房屋新开工面积120032万平方米,下降4.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88089万平方米,下降5.1%。房屋竣工面积33248万平方米,下降10.9%。近期受下游房地产行业“金九银十”旺季影响,基建需求持续向好,水泥市场需求节节攀升,短时间水泥市场行情以上涨为主。目前,国内疫情防控手段及时有力,国家经济基本面向好、政策预期乐观,预计全年水泥行业整体运行都将保持平稳。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