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国内月报
北京市场2021年5月份蔬菜价格走势分析
2021-06-08 14:52:11 文章来源: 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 作者: 重点企业监测部

据监测的批发市场销售数据显示,2021年5月份,北京市场蔬菜价格在前半月缓慢下行;后半月一度波动下行,随后有所反弹。

5月1日,北京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43元/公斤,5月31日是2.35元/公斤,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下降3.29%。5月末价格比去年同期的2.07元/公斤上涨13.53%,4月末价格同比上涨6.58%,5月末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放大。

2021年5月份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37元/公斤,比4月份的2.54元/公斤下降6.69%;比去年同期的2.12元/公斤上涨11.79%。4月份价格同比上涨7.63%,5月份同比涨幅略有放大。

月内的最高价是2.46元/公斤(5月2、3日),比4月份的2.72元/公斤下降9.56%;月内的最低价是2.29元/公斤(5月24日),比4月份的2.38元/公斤下降3.78%。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7.42%,波动的幅度比4月份的12.50%明显收窄。月内的最高价出现在月初,最低价出现在下旬,说明5月份的价格总体上是缓慢下行的,月末价格有所反弹。

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下降的品种有26种,持平的有3种,上涨的有17种;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的有15种,持平的有3种,上涨的有28种。总的来看,月内环比下降的品种明显多于上涨的品种,与月内价格环比下降的走势基本吻合;月末同比上涨的品种明显多于下降的品种,与月末价格同比明显上涨的态势基本吻合。

5月份蔬菜价格走势的主要特点

1、月内整体价格环比下降的幅度收窄

4月份,月内价格环比下降了10.33%,5月份月内价格环比下降了3.29%,月内价格环比降幅比4月份大幅缩小。虽然5月份蔬菜的整体价格仍然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但是5月前半月,蔬菜的整体价格下降的速度比4月份明显放缓,而到了下半月,整体价格就处于反复波动之中,难以继续下行,表现出蔬菜的整体价格在5月下旬就基本触底的状态。

这种走势表明,蔬菜的整体价格在5月下旬以后,继续下降的空间已经明显收窄。

2、多品种蔬菜价格苦乐不均

尽管蔬菜的整体价格在5月下旬以后就进入盘整状态,但是就多数品种来看,价格仍然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多种蔬菜的价格实际表现则是苦乐不均的。

月末与月初相比,一部分蔬菜价格环比下降,包括一些价格相对较低的蔬菜,月内客户继续探底。这部分蔬菜主要包括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这些蔬菜全部来自北京及周边地区,剔除商品化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地头价格下降到低点。

有些价格相对较高的蔬菜,月内价格降幅明显,这部分蔬菜主要包括紫甘蓝、大葱、胡萝卜、西葫芦、豇豆、茴香等,这些蔬菜价格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回落。

一些蔬菜价格环比上涨,包括一些月初价格偏低的蔬菜在月内出现恢复性上涨,这部分蔬菜主要包括土豆、芹菜。由于5月初既有冬储土豆,也有云南、山东的新土豆同时上市,土豆的价格一度下降得比较低,到了5月下旬,云南土豆从北京市场退市,冬储土豆销售殆尽,价格逐渐抬升;同样,5月初,山东济南的芹菜到了上市尾期,天津、河北保定、北京的芹菜也同时应市,芹菜价格相对较低,到5月下旬以后,济南、保定的芹菜退市,芹菜的价格也出现恢复性上涨。

也有一部分蔬菜月初价格适中、月末价格继续上涨,主要包括莴笋、尖椒、心里美水萝卜等。这部分蔬菜价格月内环比上涨,主要是后续产地的供应量不足,使得前期产地的蔬菜退市以后,后续上市的蔬菜价格出现上涨。

所以,整个5月份,既有一部分蔬菜的价格偏低,也有一部分蔬菜价格偏高;一部分蔬菜月初偏高,月末偏低;一部分蔬菜月初偏低,月末偏高。在这种情况下使得一些种植户感觉苦乐不均,这就有可能导致下一个生产周期种植结构调整的幅度过大。

3、一部分蔬菜的产地将继续北移,重新进入供应链衔接阶段

一些蔬菜月内环比涨幅较大,包括平菇、莴笋、尖椒等品种。这些蔬菜,有的是喜凉作物,有的则是后续产地的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其中一些喜凉蔬菜,5月份的供应地还在北京及北京以南地区,6月份的产地将继续北移到北京以北地区。

产地即将北移到北京以北地区的蔬菜首先包括大白菜、团生菜、芹菜、莴笋等品种,随后会包括所有鲜嫩蔬菜。从产地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北京以北地区的蔬菜,有一部分已经长至商品规格,可以与现有产地的蔬菜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也有一部分蔬菜正处于生长期,与现有产地蔬菜的衔接存在短暂的时间差,所以,后期蔬菜的整体价格基本上会围绕5月末的价位小幅波动,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