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全国网络零售发展指数
2023年三季度全国网络零售发展指数同比增长4.0%
2023-12-21 14:29:39 文章来源: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近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与北京易观智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23年3季度“全国网络零售发展指数”及其分指数。2023年3季度全国网络零售发展指数同比增长4.0%,环比下降0.3%。本季度,虽受二季度各平台大促销活动对用户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网络消费环比回落。但随着稳经济、拓展业态和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的全面实施,消费市场供需平稳发展,各电商平台积极加强对商家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与丰富站内功能与模块,为供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交易环境,带动网络零售市场持续增长。

从分指数看:

一、多措并举助力网络零售行业发展,带动线上消费稳步增长。2023年3季度全国网络零售企业成长指数同比上涨1.0%,环比与上季度持平。随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扩内需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见效,线上消费市场持续稳步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8个百分点。各电商平台持续强化对商家的工具、流量、补贴等全方位支持,协助商家降本增效,不断改进自身功能,为商家和消费者创造更舒适的交易环境和便捷的交易流程。淘宝全面升级百亿补贴,改进“竞价招商”和“半托管”前后台模式,提升商家上团确定性,降低试错成本;京东全面升级“春晓计划”,包括20项举措,涵盖百亿流量扶持、新商家双倍流量激励等,确保商家获得全方位支持;拼多多上线拼小圈店铺动态功能,为商家店铺与商品进行引流,还通过百亿补贴扶持商家优惠用户,设立黑榜激励商家带动发展,并加大对多多直播的渠道向全品类拓展,为商家引流。

二、消费市场进一步稳定,电商企业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力度。2023年3季度全国网络零售渗透指数同比增长8.9%,环比下降0.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较上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本季度,各电商企业持续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扩大线下门店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和国货的支持力度,促使更多价格亲民、品质优良商品快速送达消费者。易观数据显示,三季度,网络零售企业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7%和26.1%。电商平台通过扩展线下门店的形式,覆盖更多城市,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即买急送服务。京东已上线数量超1500家线上京东到家门店,为全国消费者提供全天候的“小时购”服务;京东举办农特产购物节期间上线超100万款农特产品,助力全国2000多个产业带的高质量农特产进入消费者生活;拼多多新增“本地生活”入口,销售美食特惠餐饮券和代下单服务,助力中小商家加速成长,进一步深耕线下市场。

三、各电商平台强化消费者权益,增强用户信任度与体验感。2023年3季度全国消费者网络零售参与指数同比下降0.7%,环比上升0.1%。易观数据显示,三季度网购用户渗透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同比下降5.7%,但网上人均消费额同比增长4.4%。消费者更加重视消费质量,消费趋于理性、注重性价比,在消费前会更仔细的考虑需求点和需求匹配,对商品、价格、服务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各大电商平台升级购物保障措施,保障消费者在下单时感到安心,购物更加放心。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建设更具吸引力和可信赖的购物平台。淘宝拓展“品质保障”服务范围,包括手机、洗护、护肤等领域;京东调整自营商品运费标准,京东PLUS会员全年享无限免邮,普通用户自营商品免邮门槛降至59元,仍可享“211限时达”等优质服务,同时推出“晚发赔”服务,确保消费者购物体验。

四、网络零售市场逐步改善,电商平台优化站内环境。2023年3季度全国网络零售环境指数同比上涨1.8%,环比上升0.7%。通过国家邮政局数据推算,2023年三季度,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35.0亿件,同比增长16.7%。工信部数据显示,三季度,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同比分别增长15.3%和8.9%。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6元,同比增长5.9%。电商平台持续优化站内直播生态,保护原创,加强用户体验。淘宝直播更新《淘宝直播管理规则》,增加低质量直播内容新违规条款,包括缺乏用户互动、发布混淆信息、与直播间无关的内容等,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并发布《淘宝内容创作者管理规范》鼓励用户发布优质内容,强调禁止搬运、盗用他人作品,内容真实正向,倡导积极作品,打造健康、和谐、高价值的内容生态。

备注:本期指数制作过程会对上一期指数值进行修正。

商务预报移动客户端

更多信息,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下载商务预报APP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预报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要断章取义,并请同时注明:"信息来源:商务预报”。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来源:XXX(非商务预报)”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