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显示:8月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销售额84587.55万元,同比减少38.76%,环比减少21.63%。其中电冰箱类销售额同比减少24.99%,环比减少25.04%;电视机类销售额同比减少61.15%,环比减少13.85%;空调类销售额同比增加16.37%,环比增加5.39%;洗衣机类销售额同比减少45.14%,环比减少5.47%。
监测数据显示,除了空调受炎热天气支撑销售增加外,电视、洗衣机家电销售降幅明显。据部分商家反映,陕西家电市场7-8月出货量约下跌50%以上,生意清淡,家电行业整体经营利润下滑,是国补政策后遗症显现。部分商家认为,前期国补资金消费数据增幅较大,消费需求被提前透支,使得进入7月份以后在地方抢券难的影响下,市场出货呈现大幅下跌。从7月开始,陕西方面与全国各地的国补政策一样进行了调整,很多商家和用户“抢不到券”,无法享受国补20%的实惠,一些地方性的家电卖场,以及各个品类的头部家电企业,相继推出了商家版、企业版的“20%补贴”。但是,多位家电商家直言,无论是工厂版的补贴,还是大卖场版的补贴,对于一线市场的出货拉动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很多用户对于企业和商家版的国补不信任,认为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时,一批消费需求被透支之后,很多厂商单靠价格让利和促销推广,很难在短期内快速激活。由此,也反映出,虽然国补政策拉动作用明显,但政策的“后遗症”问题也比较严重。最为直观的,就是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没有出现新增,只是被提前透支了,会影响接下来的市场运营,家电厂商的市场经营节奏、策略需要经历一轮系统性的调整,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从政策驱动下的市场稳步增长,到政策退出后的市场需求衰退,陕西家电产业和市场经营将面临一轮战略级的调整。
8月陕西家电市场的出货低迷和商家收入下跌,带来的警示主要有三个:一是,家电市场的调整,不是短期的阵痛,而是产业“去政策依赖”的必然重构。从习惯政策刺激带来的消费增长,到政策退出之后的消费需求捕捉,需要厂商联手去打造新的商业能力。二是,家电国补“后遗症”是主流用户需求的“提前支取”,也是部分厂商市场竞争经营和能力的“被动退化”,政策依赖会限制企业创新、变革能力的发展。三是,从“政策托底”的市场抢夺,到“厂商自主”的消费激活,将是家电产业在未来的3年内,企业经营和竞争的能力重构的分水岭。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只是简单的降价让利,而是直达用户的营销服务创新和变革,建立更高效、更扁平、更直接的零供体系。
当政策调整引发的短期阵痛,与家电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和套系化、全屋定制化带来的长期机遇碰撞,将是企业走向成熟和新一轮洗牌、重组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