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商务预报

浙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2023年度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文章来源:义乌市商务局   作者:浙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发布时间:2024-01-11 10:20:26

  2023年是摆脱新冠疫情阴霾的元年,农批公司作为浙中地区“菜篮子”工程的代表之一,在相关部门及集团领导之下,顺利完成本年度的工作安排。公司以日常管理为主线,自上而下参与市场的管理工作;以创建为契机,促进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以专项整治为抓手,打造让百姓放心的食品安全市场。据统计,市场全年总成交额达51.62亿元,总交易量达95.70万吨,日均人流量为15890人次,车流量为6315车次。  

  一、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2023年市场全年总成交额51.62亿元,总成交量95.70万吨,相比2022年全年成交额50.63亿元,成交量94.2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55%。其中,蔬菜行业成交额30.65亿元,成交量85.88万吨,成交均价3.61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3.23%,1.27%和3.08%;鲜肉行业成交额44646.49万元,成交量20608.60吨,成交均价21.80元/公斤,成交额下降6.56%,成交量同比增长13.60%,成交均价同比下降17.22%;水产行业成交额72939.95万元,成交量36697.50吨,成交均价19.85元/公斤,成交额、成交量和成交均价同比分别上涨1.80%、1.40%和0.25%;冷冻行业成交额73025.50万元,成交量37210吨,成交均价19.62元/公斤,成交额、成交量和成交均价同比分别上涨2.86%、2.23%和0.62%;禽蛋行业成交额3591.59万元,成交量3675.70吨,成交均价9.81元/公斤,相比去年成交额3618.35万元,成交量3591吨,成交均价10.08元/公斤,成交额同比下降0.74%,成交量同比增长2.36%,成交均价同比下降2.68%;配套行业成交额15415万元,相比去年15350万元,同比增长0.42%。

  二、蔬菜行业

  (一)成交量、成交额、成交均价基本情况

  蔬菜行业总成交额30.65亿元,成交量85.88万吨,成交均价3.61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3.23%,1.27%和3.08%。其中一级批发成交量52.24万吨,成交额170399.27万元,二级批发成交量31.47万吨,成交额127264.23万元,自产自销成交量21680吨,成交额4440万元。全年一批蔬菜直发进场车辆37960辆,进场货物总量522425.7吨,日均进场车辆104辆次,日均进场量1438.12吨,与去年相较持平。

  通过公司蔬菜溯源系统查询,不同季节市场蔬菜货源地亦有差异。春季以浙江、山东、福建、两广等地为主;夏季以山东、甘肃、云南以及华北等地为主;秋季以山东、甘肃、安徽、辽宁等地为主;冬季以浙江、山东、江苏、福建等地为主。全年市场供应除以上主要蔬菜产区外,还关联湖北、四川、海南、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东北等多省多地区。

  (二)全年总成交量略高于去年

  1.上半年销量减少

  今年上半年蔬菜成交总量小于去年,主要原因是去年受疫情分散式爆发的影响,周边地区批发市场暂时关闭,导致蔬菜货车、采购商陆续涌入市场。市场经营户借助市场区位优势把握机遇,积极吸收上流货源并开发下游购货商,使蔬菜销量大幅增加。今年解除疫情防控后,年初由于消费者市场反响平淡,叠加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地区蔬菜消费随着天气转热,且天气晴多雨少,本地蔬菜生长旺盛,于5月分开始大量进入市场,导致市场一批经营户走货量衰落,销量减少。

  2.下半年销量增加

  今年南北方各大蔬菜产出地摆脱疫情影响,许多蔬菜行业经营者选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产能,进入出货期后蔬菜供货量开始暴增,持续至年末。另外,随着气温升高,消费端在步入夏季后开始恢复生机,餐饮行业生意迅速回暖,使市场需求量大大提高,进一步带动了蔬菜的销量。

  (三)年成交均价高于去年

  1.1-8月份成交均价同比上涨

  1、2月份市场内蔬菜供应充足,受春节假期以及产地雨雪天气影响,运输成本增加,椒类、瓜类蔬菜品种供应量减少影响,价格上涨明显;3、4月份受天气影响,阶段性阴雨持续时间长,秧苗受冻严重,生长受阻,部分秧苗冻死冻伤,导致产量、上市量受到影响,蔬菜价格同比普遍上涨;5-8月份遭受暴雨、高温暴晒等恶劣天气,露天蔬菜如青菜、韭菜、苋菜等叶菜类蔬菜会出现烂叶、沤根现象,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果菜类蔬菜也会停止开花结果。

  2.9-12月份成交均价同比下降

  9、10月份北方主要蔬菜产区出货量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供给发生不平衡,蔬菜供应量远远大于实际需求,导致菜价低于同期水平。以山东产地为代表,黄瓜、西葫芦、苦瓜、莴笋等蔬菜价格均下降25-30%。加之本地蔬菜生长旺盛,叶菜、水菜类迎来集中上市期,进一步导致蔬菜价格整体回落。11、12月份虽历经连续降温,但气温居高不下,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全国各产区出产量同比增加,总体供应充足,引起了大部分蔬菜品种尤其是大宗批发蔬菜,如大白菜、球菜、萝卜等价格的下跌。

  三、鲜肉行业

  (一)成交量、成交额、成交均价基本情况

  2023年猪肉总成交额44646.49万元,总成交量20608.6吨,成交均价21.80元/公斤,成交额同比下降6.56%,成交量同比增长13.60%,成交均价同比下降17.22%。据统计,市场平均每日猪肉销售量为56.46吨,日常主要由华统、诚远、天康、青莲、方兴、双汇等猪企供应。猪肉日常销售量与温度曲线高度契合,全年随着气温下降而增长,秋冬季节尤其是寒潮来袭后,进入猪肉消费的旺季。

  (二)全年总成交量高于去年

  鲜猪肉作为国人消费的最主要肉类,在国民饮食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疫情期间,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猪肉价格暴涨,猪肉消费跌入低谷,猪肉占肉类消费比例较正常年份下降了20%。随着生猪养殖业回归正常,自去年末开始,生猪养殖行业过分看好未来形势,生猪数量暴增10%-15%。生猪出栏量增加导致今年猪肉价格回落迅速,对恢复猪肉消费水平有明显提振效果,全年猪肉消费总量上涨显著。

  (三)全年成交均价低于去年

  1.1-4月份成交均价同比上涨

  1月份延续去年猪肉价格强劲势头,处于全年最高位;2-4月份价格开始缓慢向低位延续,受生猪出栏量增加,猪肉供应总体偏松,鸡蛋、冻品等替代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缓慢下降。

  2.5-12月份成交均价同比下降

  5-7月份,有关部门及时开展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连续开展多批次收储中央猪肉储备,同时督促指导各地同步收储,提振市场信心,使猪肉价格趋于稳定;8、9月份生猪供应偏紧,出栏量稍减,部分散户抗价,对价格有所支撑,另外受持续高温影响,猪肉价格一度过快上涨;10-12月份受生猪出栏量增加影响,加之今年“暖冬”现象,腌腊需求延后影响也呈现超季节回落,市场猪肉消费量有所减少,猪价稳中偏弱运行。

  四、水产行业

  (一)成交量、成交额、成交均价基本情况

  水产品总成交额72939.95万元,总成交量36697.5吨,成交均价19.85元/公斤,成交额、成交量和成交均价同比分别上涨1.80%、1.40%和0.25%。水产日均成交量100.54吨,以花鲢、白鲢、草鱼、鲫鱼、黑鱼等淡水鱼大宗批发为主,结合明虾、小龙虾、毛蟹、梭子蟹、花蛤等其他水产品批发和零售。

  (二)全年总成交量略高于去年

  市场水产品采购对象以餐饮行业为主,单位饮食需求为辅。疫情结束以来,夜市、餐饮行业虽有所恢复,但受民众消费降级和低欲望饮食等因素支配,全年餐饮类消费形势并不乐观。据了解,小龙虾全年价格区间为15-27元/市斤,主要消费阶段为5-10月份,夏季为消费旺季;毛蟹价格区间为35-65元/市斤,秋季上市后于中秋、国庆假期达到顶峰,入冬依旧售卖至12月份;梭子蟹价格区间为10-35元/市斤,8月初上市后销量持续走低。据经营户反馈,受国际事件影响,梭子蟹这类海鲜受消费者青睐程度远低于以往。

  (三)全年成交均价略高于去年

  1.1-2月份成交均价同比上涨

  年初受疫情期间价格惯性作用,水产品价格衔接至上年末,疫情管制放开后餐饮消费有所提升;春节期间水产品需求量短暂提升,节假日带动价格上涨。

  2.3-9月份成交均价同比下降

  受市场较为低迷的影响,养殖户投苗积极性不高,带动苗种价格下行。养殖基地出塘量充足,叠加人工成本和水产饲料价格整体稳定,淡水鱼养殖成本仍处在稳定水平,水平价格整体低位运行。5月份后小龙虾上市,一定程度带动了水产品的价格上涨,但市场反响较为平淡,无法支撑整体行业价格趋势。

  3.10-12月份成交均价同比上涨

  10月份进入出塘中期,淡水鱼类供给增长,带动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随着气温降低,水产品出塘量将继续增加,水产品供应处于一年中较为充足的阶段,而消费在国庆假期后趋于稳定,年底水产品市场阶段性呈现供大于求、价格稳中有降。

  五、冷冻行业

  (一)成交量、成交额、成交均价基本情况

  冻品总成交额73025.50万元,总成交量37210吨,成交均价19.62元/公斤,成交额、成交量同比分别下降2.86%和2.23%,成交均价同比上涨0.62%。冷冻品日均成交量101.95吨,品类包括进口肉类、禽副、肉副、冷冻水产、速冻食品和预制菜品等,日常以商超、餐饮行业批发为主,居民零售为辅。

  (二)全年总成交量略高于去年

  由于全年猪肉价格同比去年降幅巨大,热鲜肉价格与冷鲜肉价格接近,冷冻猪肉失去价格优势。上半年鸡鸭等禽类饲料价格偏低,养殖成本以及收购价格较低,上游鸡鸭屠宰企业急于去库存,导致冻品市场供应充足,而需求端无太大提升,冻品销货速度缓慢、补货周期延长。夏季随着夜市、地摊等餐饮行业的兴起,冻品销售量逐渐上涨,并缓慢衰减至年底。

  (三)全年成交均价略高于去年

  相较于去年冷冻品价格的起伏,今年不论是猪副类、牛羊制品或是鸡爪、鸭头和中翅等禽类副产品价格一直处于平稳运行态势。一方面,国家层面多次扩大冷冻品的进口,鼓励行业创新,以适配消费者日益凸显的对于高性价比和快捷食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消费端季节性的提升对全年冻品价格的影响不大,价格依旧随整体销量下滑而下降。

  六、禽蛋行业

  (一)成交量、成交额、成交均价基本情况

  鸡蛋总成交额3591.59万元,总成交量3675.70吨,成交均价10.08元/公斤,成交额同比下降0.74%,成交量同比增长2.36%,成交均价同比下降2.68%。

  (二)年总成交量高于去年

  年初受春节期间企业、学校放假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影响,鸡蛋成交量节日性下滑。3、4月份以后,上游鸡蛋养殖企业库存压力增大,叠加蛋鸡出栏量增加,鸡蛋市场供应充足,而市场消费端增长缓慢,鸡蛋走货速度不及预期。由于全年猪肉价格较低,替代效应明显,下游经销商采购情绪不高,市场鸡蛋走货虽有见涨但依然不快,鸡蛋销量小幅上涨并趋于稳定态势。

  (三)年成交均价高于去年

  上半年鸡蛋批发均价总体呈现持续下跌态势。主要原因是养殖端出现库存累积,需靠低价促进各环节流通,鸡蛋价格走势偏低运行。随着天气渐热,鸡蛋销售进入淡季,加之雨水增多,将不利于鸡蛋的储存和运输,养殖端出货积极性提高,下游采购积极性减弱,多是按需随购随销,鸡蛋价格下跌至全年谷底。秋季随着猪肉、冷冻品价格的上涨,鸡蛋需求有所提升,需求端增长也会拉动价格上涨。此外今年玉米及豆粕市场行情以窄幅偏弱运行为主,鸡苗、饲料价格有所回落,养殖、运输、仓储等成本的减少,也进一步压低了蛋价。

  七、配套行业

  调料、酱菜、粮油、豆制品等配套行业全年总成交额15415万元。与去年同期成交额15350万元相比,同比增长0.42%,总体表现稳定。

  在总体经济发展势头平稳,市民消费降级明显的大背景下,市场经受住了新一年的考验。未来,农批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管理、食品安全监管、调控保障和公共服务等能力的建设,完善溯源信息监测和农产品信息发布渠道,守护好这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