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市场总体情况
开年以来,杭州消费市场总体情况好于预期。据杭州市消费在线监测,1—2月份,全市五大行业消费金额1830.17亿元,同比增长5.93%。其中,1月份五大行业消费金额突破千亿,达1014.53亿元,是杭州市消费在线开展统计以来第三次月度消费金额突破千亿。2月份五大行业消费金额815.64亿元,同比增长11.12%,在对比去年2月份少一天的情况下,依然取得良好的业绩。春节和元宵等节日相对集中在年初,节日效应明显,有效带动零售消费;同时,“国补、省补、市补”等政策红利加持也极大提升了汽车及家电行业的消费活力。但同期商品批发、娱乐等行业同比下降较为明显。
二、1—2月份行业消费情况
(一)零售消费高速增长。据消费在线监测,1-2月我市零售消费1226.09亿元,同比增长18.56%,具体表现在:(1)家电行业消费明显提升。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激发了家电市场的消费潜力,1-2月消费在线家电行业累计消费金额30.91亿元,同比增长141.99%。(2)汽车消费升温。据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9家汽车类企业监测数据显示,1-2月消费金额28.8亿元,同比增长68%。汽车销量主要由新能源汽车贡献所得,新能源同比增长349%。经向企业了解极氪汽车贡献增量7亿多元、鹏行汽车(小鹏)贡献增量2.3亿元,其原因除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影响力提升,今年杭州汽车促消费活动力度大,吸引周边城市部分消费者前来购车。
(二)餐饮消费平稳运行。消费在线1-2月餐饮消费229.68亿元,同比增长0.76%。“二维火”平台约1600家餐饮门店客流量554.98万人次,同比增长1.53%;营业额5.1亿元,同比下降5.19%。其因,一是消费者追求性价比,减少点餐数量;二是杭州预制菜覆盖率高,中小餐饮企业菜品议价能力低;三是消费者更加关注饮食健康,减少外出就餐频率或选择健康轻食(单价低);四是杭州社区食堂覆盖率不断提高。性价比高的食堂替代了部分街边小店;五是夜间餐饮消费遇冷。本应为餐饮市场贡献大头的夜间消费,据统计仅占全天餐饮消费的33.4%。
(三)重点商贸业情况。1-2月我市重点监测的78家商贸企业消费金额170.58亿元,同比增长6.8%。从商品类别来看,各品类的消费增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汽车消费表现亮眼,同比大幅增长 68%,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同比涨幅达 23.4%;金银珠宝类消费同比增长 16.1%。而日用品类等其余 5 大类商品的市场表现则相对较弱。
分析 2024年全年我市的社零构成可以发现,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约占社零商品零售额的75%,上述 8 大品类商品零售额约占我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 81%。而重点监测的 78 家商贸企业销售额,约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 10%-15%,通过监测78家商贸企业的上述8大类商品零售额,以期“管窥”限上商品零售走势。当前,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电商行业的持续冲击,我市纳入监测的大型商贸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消费者消费行为和习惯的改变,使得线下零售的客流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凭借其便捷性、价格优势和丰富的商品选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此背景下,多家大型商贸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乏力,未来恐将进一步拖累我市社零增长。
(四)夜消费和娱乐业情况。夜间消费小幅增长,娱乐消费偶发性增长。据监测,1-2月份,我市夜间消费金额696.12亿元,同比增长5.13%,夜间消费占四大行业全天消费金额的42.68%。1-2月份,娱乐消费金额71.79亿元,同比下降22.06%。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减少文娱产品消费,预防性储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偏好转移,线上娱乐平台分流线下剧本杀、桌游店,演唱会、livehouse等分流传统KTV娱乐项目等。但是春节期间娱乐消费金额7.05亿元,同比(对比去年春节)增长4.55%,主要是由于影片《哪吒》掀起全民观影热潮,但能否持续带动娱乐消费,尚有待观察。
(五)外来消费继续下滑。其表现就是住宿消费持续低迷。据监测,1-2月份,我市外来消费金额328.05亿元,同比下降11.04%。1-2月份住宿消费金额103.14亿元,同比下滑24.34%。其中,春节期间同比(对比去年春节)下降11.02%,或由于长三角高铁通达,选择当日往返旅游的游客增多,同时也倾向于选择经济型酒店住宿(单价低)。另外,部分企业减少来杭商务会议,缩减差旅成本也导致住宿行业整体下滑原因之一。
(六)批发行业阶段性下降明显。据监测,1月批发行业消费金额98.64亿元,同比下降27.5%,主要受到春节错时因素影响,批发增长体现在去年12月份(同比增幅29.6%)。2月批发行业消费金额100.8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预计后续批发行业在消化前期库存后,将回归原有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