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厦门市商务预报

让市民“近”享便利,厦门做了什么?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沈彦彦   发布时间:2025-09-22 15:05:03

  厦门已打造6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生活圈内商业网点达21247个,服务居民超98万人,居民满意度达96.64%

  便利店发展指数全国第一

  厦门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便利店单店覆盖人口3248人(全国第五),24小时便利店比例76.2%(全国第二)

  我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迎来“加速度”。昨日,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提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就在本月上旬,商务部公布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厦门成为福建迄今唯一入选的城市。

  自2021年以来,厦门已打造6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生活圈内商业网点达21247个,服务居民超98万人,居民满意度达96.64%。如今全域推进的号角吹响,厦门以“近邻党建”为引领、以多元创新为动力,正勾勒“老小安居、社区宜居、商业便利、环境智慧”的幸福生活新图景。

  多元服务让老幼更安居

  “阿嬷,今天的粥熬得正好,您慢用!”枋湖南社区“餐饮企业+长者食堂”内暖意融融,工作人员对78岁的陈阿嬷说。这里以“社区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提供堂食与上门送餐服务。

  “以前做饭又累又麻烦,现在下楼就能吃,打个电话也能送,便宜又省心!”陈阿嬷笑着说。

  这样的助老场景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一个缩影。思南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助老服务”,照料中心里老人可享助餐、助医,还能在“银龄健康空间”泡茶、下棋;营平社区为困难老人家庭加装扶手、铺防滑地板,用“小改造”换“微幸福”;南华社区“邻相好”品牌通过互助养老,守护独居老人心理健康;莲兴社区以民办公助模式,联合企业改造养老照料中心……截至目前,61个试点社区已建成养老站点55个,“15分钟乐龄服务圈”让“幸福守护网”更有温度。(下转A06版)

  孩子的成长需求也被纳入“一刻钟”关怀。莲亭社区托育点内,老师带着2岁多的孩子做手工,家长林女士坦言:“以前上班没人带娃,现在步行5分钟就能送过来,工作也安心了。”目前厦门托育机构共449家,莲亭“社区托育点”、盛光“普惠托育机构”等模式缓解“带娃难”。滨中、霞溪等社区完成适儿化改造,增设游乐设施与亲子阅读区,入选2024年全省儿童友好社区。

  特色服务让社区更宜居

  槟榔社区“社区工坊”里,修鞋师傅正为居民王女士补鞋,一旁的配钥匙机嗡嗡运转。“以前修鞋配钥匙要跑好几条街,现在下楼就能解决。”王女士拿着修好的鞋满意地说。

  这个“小修小补”空间,是社区改造时特意保留的便民点,留住了市井烟火气。

  社区宜居,既要“便民”更要“宜心”。前埔南社区架设智能快递柜,解决“快递无人收”难题;康城社区完善垃圾分类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践行环保理念;黄厝社区“塔头会客厅”既是文化展示平台,也是居民议事、活动的共享空间。这些改造让社区从“居住空间”变成有归属感的“生活共同体”。

  不同社区还走出特色宜居路。深田社区作为“近邻党建”发源地,打造4类“近邻小空间”:社交区供居民聊天,康养区提供理疗,育教区办亲子活动,便民区代收快递、代缴水电费。居民李阿姨说:“休闲办事在社区里都能搞定!”凤祥社区则创新“178一起吧”模式,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团队”,家电维修、代买代办一个电话就上门,形成“有事大家帮”的睦邻氛围。

  品牌赋能激活社区消费力

  清晨7点,思明南路公交车站旁的见福便利店里,上班族排队点单,用“一杯无糖咖啡+一盒面包”“茶叶蛋+关东煮”的组合开启活力一天。晚上,年轻人花20元左右就能在各个便利店吃饭团、盒饭,还能短暂休息。“便利店选择多、性价比高,很适合上班族。”市民刘鑫说。

  这样的便利场景随处可见。南华社区居民张先生每天下班前预订生鲜,“下班就能接到店长电话,顺路取货,像朋友一样熟络。”他说。如今,“出门一刻钟满足需求”成常态:见福、十分等本土便利店兼代收快递、代扣水电费;7-11、罗森等连锁品牌业态丰富。61个试点社区已建成2.12万个商业网点,含73座社区商业中心、679个便利店、419个生鲜店、1204个早餐店。

  社区商业还拓展服务边界。节假日里,焕新市集、美食节、家电以旧换新活动轮番上演;后浦社区打造“文商旅融合”生活圈,增添消费体验感;金海社区设15个“摊规点”引入特色餐饮,实现“便民”与“增收”双赢。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4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厦门便利店发展指数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便利店单店覆盖人口3248人(全国第五),24小时便利店比例76.2%(全国第二)。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依托线上线下优势,厦门社区商业将更多元、场景化,激活消费微循环。

  数字赋能开启便捷新生活

  晚上,禾山社区居民陈先生收到快递取件短信,下楼就能在智能快件箱顺利取件。“以前快递没人收,要跑驿站,现在24小时可取,太方便了!”目前厦门有智能快件箱4118组、备案快递末端网点1715个,智能取件成常态。

  智慧生活远不只于此。金湖社区居民打开电视,就能查“15分钟便民生活圈电子地图”,超市折扣、药店夜间服务一目了然;莲兴社区在公交站、社区门口设“24小时自动借书柜”,居民路过就能借还书;元初、朴朴等平台让居民线上下单后即可等着新鲜食材快速上门,解决“买菜急”问题。

  更智慧的服务体现在“精准化”上。厦门建成“鹭邻享老”智慧养老平台,为养老机构及床位赋唯一二维码,实时更新老人信息;龙头社区在“i厦门”App推出“屿邻卡”,鼓浪屿居民与驻岛人员凭卡享消费折扣,促进“商居融合”。

  “未来更多居民能在一刻钟内,享受到养老、托育、消费、智慧服务的全链条便利。”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正以“一刻钟”为半径画“幸福同心圆”,形成“试点先行、标准引领、全域提质”的经验,为全国便民生活圈建设提供“厦门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