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宜宾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总体保持恢复态势,批零住餐行业经营稳定回升。受2020年初疫情暴发社消零基数前低后高以及2021年下半年疫情零星散发等因素叠加的影响,总体呈现高开低走态势,增速逐渐向正常年度运行回归。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消零,下同)1210.0亿元,同比增长17.8%。
一、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城乡市场协同发展,乡村消费相对活跃。城镇实现零售额948.6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7.3%;乡村实现零售额261.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城镇高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7%,比城镇高1.4个百分点。
(二)商品零售平稳增长,餐饮消费延续恢复态势。商品零售为1037.2亿元,同比增长17.9%。两年平均增长7.9%,比2019年增速低2.2个百分点;餐饮收入为172.8亿元,同比增长17%。两年平均增长5.9%,比2019年增速低5.7个百分点,总体看餐饮消费还有较大复苏空间。
(三)行业增速快慢有别,住餐业受疫情影响较大。
2021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02.4亿元,同比增长23.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33.0亿元,同比增长16.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9.1亿元,同比增长16.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5.3亿元,同比增长17%。批零住餐行业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9%、7.0%、3.4%、6.4%。
(四)电商发展迅速,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1-12月,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482.54亿元、同比增长21.54%,增速高于全省8.58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实现97.03亿元、同比增长46.96%,增速高于全省26.79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传统汽车消费下行压力大,对限上社消零增长支撑不足。2021年开年以来,受益于2020年汽车产销的低基数,一系列促汽车消费政策刺激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销量持续走高,但从 3月起,前期低基数带来的高增长已不可持续,以及受全球“芯片慌”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汽车销售整体呈现前高后低,增速高位回落的态势。2022年,如果全球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进出口贸易将持续受限,汽车芯片等重要原材料持续短缺,预计汽车销售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无法支撑限上社消零快速增长。
三、下步举措
(一)紧盯目标任务,培育限上企业。加大对限上企业的培育,做大市场主体,筛选重点企业进行培育,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升规上限,力争年内做好中石化等重点企业入驻入统工作(目前中石化正与叙州区、翠屏区接洽)。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消费新热点。紧扣全省区域消费中心建设,打造好冠英街、南溪古街、宜宾水街等夜间经济新场景、新项目;组织开展惠民购车节、啤酒节等促销活动,加紧“宜宾燃面”标准店改造升级,持续开展川货全国行活动;大力推行产销分离,积极推广屏山“宇桂模式”,延伸在叙州、珙县、筠连开展试点,通过国资公司成立独立法人销售公司实现农产品集中收购、销售、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