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商务预报

绵阳市2021年1-9月社会消费运行情况分析

文章来源:绵阳市商务局   作者:市运科   发布时间:2021-10-26 18:36:59

  一、全市社会消费完成情况

  (一)社会消费持续高速增长。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7.87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21%,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增速高4.6、2.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其中,9月完成社消零总额133.98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74.32亿元,增长20.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3.55亿元,增长21.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7.15亿元,增长31.1%;商品零售970.72亿元,增长19.1%。从热点商品看,16大类商品零售额中14个实现增长。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45.1%,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35.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1.9%,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30.4%,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7.1%,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6.8%。

  (三)限上单位高速增长。1-9月,全市限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43亿元,同比增长24.2%,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其中,9月限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1亿元,同比增长16.2%,比全省当月限上单位平均增速高6个百分点。

  (四)各县市区情况。1-9月,安州区、三台县、高新区、经开区、涪城区、盐亭县、梓潼县、北川县完成情况较好,增幅高于或达到全市平均增速,分别为21.3%、21.2%、21.2%、21.2%、21.1 %、21.0%、21.0%、21.0%,江油市、科创区、游仙区、仙海区、平武县增速相对缓慢,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分别为20.9%、20.7%、20.6%、20.6 %、20.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业增长相对缓慢。占全市限上企业零售额比重26.27的汽车增速同比增长14.3%,低于17.2%的全省限上汽车类增速2.9个百分点;占全市限上企业零售额比重10.18%的石油及制品同比增长17.4%,低于22%的全省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

  (二)部分企业增长相对缓慢。社消零前100强企业中,四川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35.53%)、四川新艾潇汽贸有限公司(-35.42%)、绵阳市新川萨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3.25%)、绵阳兴达好又多商贸有限公司(-20.74%)、绵阳市艾潇商贸有限公司(-38.38%)等企业出现负增长。

  (三)消费信心有待提振。受高房价、高教育支出及“存钱备急”“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影响,民众很难拿出更多的钱进行消费;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国多地零星散发,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超级传播”现象,对展销活动、宴席餐饮、文旅活动、出川推介活动都会有不小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千方百计超额完成社消零预期目标任务。紧盯省委省政府对市政府社消零考核目标任务,加大向上汇报争取,主动邀请省统计局领导来绵授课。加强对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重点限上企业进行商贸流通业政策和统计制度的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提升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建立完善目标激励和约束机制,及时召开社消零运行调度专题会议,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

  (二)全力抓好企业升规入统工作。及时兑现新入库企业优惠政策,突出涪城、游仙、江油、三台等重点区域,聚集丰谷酒业、高农司等重点企业,采取主辅分离、成长型企业培育挖掘等方式,新注册和培育一批限上商贸企业,形成新的增量,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力争全年新增入库企业100户以上,并持续优化库内限上单位结构。

  (三)大力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借力“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活动,促进“绵阳造”商品进驻全国大型批发市场、连锁商超、特色商圈、知名展会和知名电商平台。努力办第十届绵阳国际汽车展、“万载好物·匠心未来”2021全民川货电商节、双十一促销活动等1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力争全年开展消费促进活动 500 场以上,实现销售金额突破 500 亿元。

  (四)聚焦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专题服务。针对汽车、石油等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的重点行业,长虹智易家、中石油、中石化等重点企业主动上门调研服务,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发展困难、政策需求。对“三黑一票”等企业反映的重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行一企一策,充分运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促销平台搭建等手段支持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市场份额。

  (五)集聚优质消费资源。以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升级打造消费新载体。改造提升绵州记忆、洋马路升级步行街,上马故事、芙蓉汉城“中国喜街”、潼川古城、都汇水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培育临园路核心商圈、金山驿站、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裕农新城商贸物流城、金家岭高端智慧等特色消费商圈。着力打造铁牛广场-马家巷、上马·望蜀苑、老茶树等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活跃夜食、夜购、夜娱、夜展、夜读、夜健等夜间消费业态。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鼓励国内外零售企业在绵开设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西南首店。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建设,扩大特色优质产品进出口。

  (六)加快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绿色、健康、休闲、养老、医疗、教育等服务性消费,发展定制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体验消费,激活潜在服务消费需求。推动“绵州菜”传承与创新,提升“绵州餐饮”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开展餐饮业产品、服务、管理和业态创新,推动餐饮与文化、旅游、养老等行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培育“绵州巧姐妹”家政服务品牌,积极争创“全国特色劳务品牌”,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