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2022年启动乡村e镇培育工作以来,运城市立足农业大市发展实际,围绕构建“产业+电商+配套”新型农村电商模式,以“电商赋能乡村振兴”为主线,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以配套为支撑,将乡村e镇建设作为激活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带动全市特优农产品实现产销两旺。经过两年多的深耕细作,已在河东大地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物流畅、农民富”的生动图景。截至2025年7月底,运城市13个乡村e镇累计总投资34.61亿元、总产值77.19亿元、网络零售额27.31亿元,培育市场主体1012户。
一、以“全链条推进”筑牢建设根基
(一)资金保障:从“争取支持”到“精准投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e镇培育,强力推进,破解建设瓶颈,在省级财政专项配套2亿元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全力配合,采取“政府注资+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盘活闲置资产、整合涉农资金,落实配套资金8000万元,撬动项目建设资产1.6亿元,投向冷链仓储、电商培训、品牌培育等关键领域,让农产品实现“从枝头到舌尖” 的新鲜直达。
(二)全域覆盖:从“试点探索”到“满堂花开”
2022年初,在启动乡村e镇申报工作时,部分县还存在“电商基础薄弱、产业散小弱”的现状。市商务局组建专项工作组,逐县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通过政策宣讲,盐湖区、永济市、临猗县、万荣县、平陆县等5个县(市、区)先行先试,顺利获批,并于2023年3月份接受省商务厅考核验收,成绩全部优秀。2023年11月,随着绛县乡村e镇的获批,我市实现13个县(市、区)乡村e镇全覆盖,培育体量和覆盖范围居全省前列。如今走进运城乡村,无论是黄河岸边的苹果园,还是中条山下的中药材基地,都能看到乡村e镇的招牌在田间地头闪耀。
(三)机制护航:从“互学鉴促”到“全力攻坚”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将乡村e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市委书记储祥好在调研永济市乡村e镇时强调:“要抓住我省大力培育乡村e镇的政策机遇,聚焦优势产业,强化资源整合,叫响区域品牌,积极构建‘产业+电商+配套’的电商生态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023年5月,全省首次乡村e镇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30余名代表走进永济市电商快递集聚区、万荣县乡村e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临猗县“前店后仓+基地”电商模式示范基地,通过第一视觉感受现场直播带货、创业(孵化)培训学习、特色主导产业介绍,向兄弟地市展示了运城乡村e镇培育成果。此后,我市组织“互学互鉴”交叉观摩,万荣的“桃花仙子周晓瑛”“蓝青鲜果张琴洁”演示带货技巧,平陆展示“1+多+N”品牌体系运作,河津向临猗学习统仓共配经验。同时,组织赴晋城、长治、临汾等兄弟市考察,学习晋城“直播电商孵化基地” 建设、长治“物流统仓共配” 模式、临汾“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经验,将先进做法转化为本地实践,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13 个县(市、区)全部由县委书记或县长挂帅担任乡村 e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28项约束性指标和11项期望性指标被细化为具体“施工图”,真正实现从“各自为战”到“全域协同”的转变。
(四)宣传造势:从“单点发声”到“矩阵传播”
全市乡村e镇宣传活动形成多维度、立体化传播格局。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参加“上海农博会”“广州农博览会”“中阿博览会”“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等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电商博览会,带着“夏都臻品”、“垣汁塬味”、“绛山红”、“芮州仙果”、“稷山四宝”等特色产品亮相,提升运城乡村e镇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在《运城日报》开设“乡村e镇县长谈”专栏,13 个县(市、区)的县长轮流分享建设经验与成果,增强了社会关注度。举办全市乡村e镇成果展示活动,集中呈现各县(市、区)在产业融合、电商发展等方面的亮点,让市民直观感受建设成效。借助“618”“双11”“双12”等网络销售重要节点,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实现了“宣传造势”与“产品销售”的双向促进。
二、以 “引筑育并重” 提升建设成效
运城市培育乡村e镇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通过外部引进优质专业化运营公司、中间打造电商产业园区、内部培育电商市场主体,激活农村电商发展的一池春水。
(一)外部引进:借专业之力,激活电商发展新引擎
各县(市、区)政府通过项目招投标,引进第三方专业运营公司,从乡村e镇运营管理、企业孵化、产品营销、技能培训、创业创新等多方面提供综合服务和免费指导。目前,全市13个乡村e镇共引进14家专业公司,对县域电商生态建设起到了催化作用。临猗县乡村e镇引进的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人才培训、公共服务、标准制定、活动策划以及日常运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了县域电商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为电商市场主体的提质扩量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中间打造:筑产业园区,构建电商生态新平台
引导各类电子商务业态和功能向园区聚集,重点打造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发展空间平台,通过构建县域电商生态服务体系、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运营、电商平台客户服务,实现“经营主体高质扩容,产业发展突出明显、网络零售明显增长、服务功能优化完善、体制机制高效灵活”的目标,有力推动产业、主体、电商、金融、人才、技术、物流、创新等要素科学聚集到电子商务园区,形成“产业+电商+配套”的电商生态体系。
(三)内部培育:育本土力量,壮大电商市场新主体
在培育壮大电商市场主体中,依托乡村e镇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大力培养本土电商企业、电商带头人和本地网红,组织开展直播运营、短视频拍摄等实操技能培训,不断壮大乡村e镇“新农人”队伍。据不完全统计,运城本地超10万粉丝的助农网红主播已达17人,其中绛县的“小娜一家人”带货当地苹果、冬枣、脆柿等农产品,粉丝量达495.7万。临猗县“临猗农民苹果哥”、万荣县“桃花仙子周晓瑛”、平陆县“地主家的傻儿子”等一批本地网红助力运城特色产品“出圈”。
三、以 “全景式案例” 展现建设亮点。
(一)临猗县乡村e镇让“果盘子”变成“钱袋子”
临猗县乡村e镇发挥“三大优势”(产业基础、服务体系、市场主体),突出“四高举措”(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布局、高标准打造、高水平服务),打造“三个高地”(品牌推广、创新创业、产业融合),立足全县110万亩的林果种植面积和50亿斤水果产量的资源禀赋,依托20余家天猫店、50余家拼多多店、1000余家淘宝店以及不计其数的社交电商和微商的千军万马,利用涵盖县域内1000多家中转包装基地,452家涉农冷库,集聚储藏150多个林果品种,为全国各大电商平台提供优质货源的优势,开创出“前店后仓+基地”的临猗电商新模式。2024年,全县果品电商销售额达2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4%。
(二)永济市乡村e镇让“小麦粒”迸发“大能量”
永济市乡村e镇围绕“小麦全产业链”做文章,利用栲栳镇原有街道,通过墙绘、实物等手段,复原黄河流域小麦生产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场景,打造我省首家展示小麦全生产周期的直播基地和网红打卡处。游客可以体验石磨面粉、手工馒头制作,再通过直播间将亲手做的面食快递到家。通过“体验+销售”模式带动全镇小麦深加工产品线上销售额达9000余万元,更催生了4家文旅融合企业,实现 “一粒小麦带动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
(三)万荣县乡村e镇让“小苹果”走向“大市场”
万荣县依托“万荣苹果”地理标志,实施“2+10”项目(“2”,即实施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乡村e镇运营两大项目;“10”,即实施乡村e镇10个配套项目),搭建起乡村e镇的“四梁八柱”,构建了“基地+电商+物流”的产销体系,让“万荣苹果”插上“e翅膀”,飞进北上广深百姓果盘,甚至远销美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2024年,“万荣苹果”电商销售额达 2.2亿元,带动周边17个行政村发展成为专业种植村,户均增收3万余元。
乡村e镇建设的深入推进,为运城农民植入了新时代电商思维,各县(市、区)依托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特色,蹚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