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青海省商务预报

坚持强基固本 主动探索突破 年度全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青海省商务厅   作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26 09:25:31

        2023年,全省商务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强引领、固基础、求突破、守底线、打硬仗的工作思路,围绕时代背景下国内电子商务发展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着眼有效发挥电子商务在优化消费供给、激发市场活力、联动产业融合、助力经济复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引导推进全省电子商务稳定健康发展,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

        一、稳步快速复苏,全省电子商务发展跑出加速度

        一年来,全省商务系统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政策导引数字赋能实体经济,激发供需两端活力,全省网络消费市场快速复苏、持续向好。

        ——网络消费快速回暖。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全省网络消费市场有序复苏,特殊形势下被压抑、被束缚的消费需求急速释放。年度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电商直播大赛”“农特产品丰收购物节”“双11网络购物节”等系列线上主题促进消费活动,有力配置线上商品和服务供给,有效拉动网络消费增长。商务监测数据分析,全省网络消费市场呈现一季度缓步回暖、二季度加速恢复、三季度持续升温、四季度稳定向好的走势。从供给端看,年度全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5.3%,比2019年增长19.5%,商务部测算数据,我省增速排名全国第3位。西宁市、海西州、海南州网络零售额占比前三,分别为68.2%、13.7%、10.1%,海南州、果洛州、玉树州网络零售额实现三位数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346.3%、269.6%和114.9%。从需求端看,年度全省网络购物额同比增长11.8%,比2019年末增长41.7%,网络商品和线上服务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特点的日益突显,网络消费成为我省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个性消费、品质消费的重要途径。

        ——市场主体强力复苏。在全省提振消费、助企暖企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下,全省网络经营市场主体稳步快速恢复运营。从网络零售企业看,年度全省网络零售企业共计1851家,比2019年末总量增长1倍。其中,网络零售额累计百万元级企业96家、千万元级企业11家,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漠里优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年度线上销售额超亿元。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有限公司借助东西部合作资源完备供应链体系,“线上+线下”开拓青海农特产品省外市场,年度被商务部评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从线上实物和服务店铺看,年度全省线上实物和服务网络店铺共计76681家,与2022年末基本持平,比2019末增加2155家。国内美团、抖音平台组织专题论坛和培训会,助力我省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全省线上餐饮店铺数量达7万家,占比高达91%。

        ——助推“青品”输出有力。全省商务系统聚焦改善农牧区消费环境,着力解决农牧区商品“双向流通”堵点难点问题。夯实基础“硬件”,政策资金协同发力,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全省41个县全部建成县级物流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县域快递物流末端资源整合普遍达到50%以上,360个乡镇电商、快递、邮政等物流站点“多站合一”比例达到50%。据商务监测,年度全省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28.36亿元,同比增长89%。推进“数商兴农”,借助线上主题促进消费活动,开设“数商兴农”专场,组织特色产品专场直播带货,着力推动我省枸杞、冬虫夏草、盐、牛羊肉、奶制品、青稞、藜麦等特色农畜产品拓展网络销售市场,服务绿色有机产品输出地建设,特别是“大青盐”产品线上销售稳居国内同行业电商销售前列,年度创造了单日2492.79万元订单额纪录,成为全国盐业电商第一品牌,青海企业电商第一品牌。据商务监测,年度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2.79亿元,同比增长23.1%,创2019年以来年度新高。

        ——直播电商活跃发展。通过政府引导、资源引流、产销对接、抱团合作等多种渠道,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私域电商等新型电商业态发展活跃。省内目前有5个具备规模化、服务化、合作化功能的直播电商基地,西宁市城北区是我省直播经济发展活力区,大通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办“村播学院”,培育乡村主播开展直播带货,创立了“电商中心+直播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供应链模式。年度全省从事电商营销人员6.62万人,是2022年底的近3倍,其中,带货主播累计2609人,全年累计直播35.9万场,吸引消费者观看6.7亿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5.8亿元,涌现出旦正、漠里姐姐、藏地九哥、小马吃草、昆奇大颖子、藏族大姐扎西卓玛等一大批本土网红带货主播,特别是享有“青海人气王”声誉的主播旦正,服务省内各地区近百家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企业直播带货,年度直播带货销售额超亿元,10月创下直播带货专场760万元销售额的业绩。

        ——跨境电商稳健推进。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合力推进西宁、海东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一方面,制定政策、构建体系,加速完备综试区应有功能,西宁市制定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14条政策措施,西宁综试区构建完成“两平台六体系”,开展1210、9610、9710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启动区域内综保区建设,城西区、城东区跨境电商基地逐步投入运营,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海东综试区积极谋划推动海东国际快件中心建设,为开展跨境电商9610进出口业务提供条件。一方面,招引入驻、加强合作,着力加固综试区全面运营基础底板。西宁综试区建成省内首个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孵化跨境电商服务平台注册企业232家,依托大龙网、敦煌网的全球海外仓和物流线路,助力“青货出海”。海东综试区构建完成“海台购”跨境电商综合交易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入驻商户达80家。年度全省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4.17亿元,为全省外贸进出口开拓新市场、实现新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二、探索创新驱动,全省电子商务发展闯出新路径

        在主题教育引领激励下,全省商务系统敢于冲破定式思维,积极探索创新,在发展思路、模式上主动谋划“青海方案”,探索“青海路径”。

        ——高位突破。准确把握生态这一青海核心定位,依托绿地、绿能、绿产特色资源禀赋,聚焦产业深度融合中电子商务所发挥的纽带链接功能,在商务部大力支持下,国内首次创办“电子商务绿色发展大会”,国内首次发布《中国电子商务绿色发展报告》,面向国内电商企业平台发布绿色电商发展倡议,以培育打造电子商务绿色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为主旨,探索开创具有青海特色的电商发展新思路新方向。

        ——规划引领。清醒分析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短板,理性把握重点突破方向,合理可行规划阶段发展目标,遵循“三个导向”原则思路,省内首次研究制定行业专项性、规划性文件——《青海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谋划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业态模式创新、电商消费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保障体系建设“五大行动”,制定19条工作措施,着力推动全省电子商务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前行。

        ——借力带动。关注企业发展所需,服务特色物产输出,积极借助国内优势资源力量,开展合作对接、引流服务。省内首次引进并组织保障“东方甄选‘看世界’——青海行”活动,引爆青海文化旅游关注点,引燃青海特色产品热销点,短短4个小时直播带货时间,我省产品累计成交12.6万单,实现销售额623.84万元,茶卡大青盐、小西牛奶直播销售突破百万元。首次与京东集团合作,四季度开展“青品甄选 金秋惠享”农特产品线上购物节,投入100万元消费券,组织省内32家特色农畜产品生产经销企业,主推大青盐、枸杞、奶制品、牛羊肉、冷水鱼、青稞、藜麦等10大类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线上销售,带动农特产品600余万元销售量。

        ——培基育人。有效履行兴商助农职责担当,全力服务农牧区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组织60名基层商务干部、地区企业负责人“走出去”培训观摩,接受新理念、感知新趋势、学习新做法。采取专业人“请进来”的方式,以返乡创业就业大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为515名返乡大学生、区域电商从业者、乡村电商带头人等培训传导电商实操技能,发现并培育文旅行业“导游主播”带货新群体。组织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培训,协助省内27家企业申请认证资质,服务农牧区产业企业品质品牌打造。

        三、坚持补弱强基,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理出突破口

        着眼新年度,全省商务系统仍将聚焦我省电子商务发展现实存在的短板弱项,从夯实基础、赋能增效、拓展应用、要素匹配等方面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口,通过“量”的扩容,助推“质”的提升,推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进程。

        (一)培育扩大市场主体体量。针对本土电商企业和平台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弱等短板,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引进孵化、数商转型、背书激励等措施方法,推进电商企业平台、网络店铺数量规模化新增,积极引进国内优势电商企业、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大力支持区域功能化规模化服务化电商基地(园区)建设。

        (二)提档升级网络消费流量。针对我省主题电商促进消费活动针对性、特色性、实效性还不够强的矛盾问题,积极探索省州联动、部门协同、政企合作的模式,采取优势资源合作开发、线上线下协同融合、挖掘产业特色主题等思路方法,把握特色节庆赛事、特定含义时段、特有物产丰收上市等时机,策划组织好本省电商节、线上主题消费活动,积极培育我省IP热点。

        (三)挖掘释放农村电商增量。针对目前全省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现状,依托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善环境、县域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质增效,拓展“数商兴农”服务,积极引导农牧区产业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合力推动农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四)拓展放射新型电商能量。针对目前我省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私域电商尚处于发育发热阶段进程的实际,加强国内优势资源引流合作,推进产业产品推荐官、代言人、主播员培育,协助省内特色产品生产经销企业发展线上团购、私域专供、特别订单等电商新模式,开拓“青货出青”新渠道。

        (五)拓面提升职能服务质量。针对目前综合服务聚焦不准、行业发展研究欠缺深入、业务推进用力不均的现实短板,着力提升各级电商管理服务人员学习研究业务、分析解决问题、借鉴转化方法等方面的履职能力,运用既有大数据平台的功能支撑,主动靠前精准做服务,务实推进落实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