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姚市商贸市场情况分析
2022年1-10月,余姚市相关指标排名总体处于宁波大市中下水平。余姚市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936.6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宁波平均2.3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第5。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854.2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宁波平均3.4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第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3.15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宁波平均5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第10。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8亿元,同比下降1.8%,低于宁波平均11.9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第10。限上餐饮业营业额4.1亿元,同比增长9.7%,低于宁波平均2.4个百分点,增幅排名第7。
二、主要运行特点
1、龙头企业拉升动能不足
1-10月份,全市限上批发业前30强重点企业实现销售额454亿元,占全部限上商品销售额的48.5%,同比增长44.55%。其中,海川塑化实现销售额16.5亿元,同比增长235%;容百锂电实现销售额14亿元,同比增长151.77%;宇创石化实现销售额11.8亿元,同比增长195.05%。全市限上零售业前30强重点企业实现销售额70亿元,占全部限上商品销售额的7.47%,同比增长11.25%。其中,百亨贸易销售额同比增长143.46%。全市限上餐饮业前30强重点企业实现销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13.32%。其中,余姚酒楼营业额同比增长314.58%;巴亿餐饮营业额同比增长104.14%。
中意生态园1-10月份销售情况良好,商品销售额合计178.67亿元,同比增长76.12%,占全区限上商品销售额的19.1%。其中,累计商品销售额20亿以上的有两家,分别是领克汽车44.6亿元,鼎枫科技25.1亿元。对比1-9月份数据,中意生态园销售额增速回落21.28个百分点。
另外,1-10月份塑料城限上销售额376亿元,占全市限上批零销售额总量的40.1%,累计同比增幅-0.76%,较1-9月份上升0.23个百分点。
2、品类商品增速各异
1-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与“吃”相关商品零售额下降11.7%。其中,粮油食品类需求大幅下降,增速较1-9月份下跌13.38个百分点;与“穿”相关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70.34%,今年下半年以来下降幅度较大;与“用”相关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6%。其中,日用品类呈现飞速增长态势,在市消费券以及各种折扣的刺激下,增速在9月份转负为正,现累计同比增长58.09%,增幅较1-8月份上升66.53个百分点。
1-10月份,汽车类实现限上零售额49亿元,占限上社零总额58.47%,累计增幅4.6%,比1-9月份上涨2.15个百分点,稳中求增。
3、传统零售行业企稳增长
1-10月份余姚三大综合体共同累计营业额22.0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39.73%。其中,万达广场营业额11.96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5.5%。
商超等传统零售行业虽然不断在借鉴互联网的力量,但转型步伐依旧任重而道远。在市消费券的刺激下,百货业零售迎来新活力。商场龙头华联商厦营业额出现小幅度回升,1-10月实现销售4.38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十一”黄金周期间贡献0.34亿元的营业额,占全部营业额的7.76%。余姚家家福超市1-10月份实现销售5.35亿元,同比增长8.36%。
三、下阶段工作举措
1.稳定消费券发放节奏。为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提振我市消费市场信心,拉动销售增长,我市重点针对汽车消费、商超消费以及餐饮消费加大支持力度,发放消费券,以此来促进商贸企业的回暖。此外组织商场、古镇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客厅新场景,在“双十一”到来之际狠抓一波节日消费,持续拉动消费增长。
2.做好年度“小升规”纳统工作。“四上”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也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市六个街道以及塑料城、中意园区所涉企业较多,对全市的数据起着决定性作用。着力做好“四上”企业入库纳统工作,对可升规企业名单进行科学的排摸调查,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帮扶,帮助企业解决非常关心的资金链、流通链等问题;建立企业“应统尽统”工作方案,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四上”企业纳统工作,实现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3.持续推进招商引贸工作。余姚市商贸服务业存在规模小、存量低的问题,因此需要着力引进有实力、经营稳定的大中型商品法人企业来姚落户,围绕商贸经济指标,推动解决项目洽谈中政策、资金、规划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最大的招商引资力度激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为我市商贸经济可持续增长积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