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7月商贸经济指标运行总体情况
1-7月,全区限上批发零售销售额2324亿元,同比增长41.8%,高于市平均2.4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4;社零同比增长18%,,排名全市第3。
二、商贸指标运行分析
(一)批发业销售额
1、基本运行情况
批发业对批发零售业支撑性依然明显。1-7月,限上批发业增长43.1%,高于市平均3.1个百分点,排名第5。
一是批发业重点企业贡献显著。1-7月,全区销售额30亿以上的12家商贸重点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688亿,贡献增量222亿,同比增长47.6%,拉动面上增长13.5个百分点。
二是部分企业下滑收窄。甬创实业系列10家企业受大宗商品价格过高影响,业务今年以来一直保持收缩状态。自半年度起,企业下滑程度收窄,1-7月继续收窄。1-7月销售额完成 146.5 亿元,同比下降10.48%。
三是北仑高增长持续收窄。今年北仑商品销售额增幅一直保持领先,从半年度起,随着北仑去年同期基数的大幅增长,高增长明显收窄。
2、存在问题
一是全市平均增速保持高速增长。今年慈溪和北仑依托杭州湾和梅山的数据,商品销售额增幅一直保持领先,且大幅拉高市平均增幅。
二是新增企业严重不足。目前随着园区的调整以及部分企业政策的到期,对增量的支撑作用减弱。7月当月,全区新增批发企业仅一家。
3、下阶段补短举措
一是咬定目标,压实责任。加强条块联动,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精准做好重点企业的招引落户,提升增量。
二是抓住重点,挖掘增量。重点关注数据持续增长,确保增量的释放。
三是强化招商,加速入库。继续加强统计监测,做好面上重点企业的服务保障。
(二)零售业销售额
1、基本运行情况
零售业拉低批发零售业整体增幅。1-7月,限上零售业增长22.7%,低于市平均5.5个百分点,排名第5。零售业拉低全区批发零售业增幅约1.5个百分点。
一是重点零售企业增长总体较好1-7月,前10企业实现销售额78亿,贡献增量约13亿,同比增长15.8%。
二是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今年1-7月净增3.9亿,拉动限上零售业企业增长3.7个点。
三是部分企业统计填报口径修正。通过统计部门检查,部分企业由于统计口径填报有误,对半年度和7月份填报口径进行修正。
2、存在问题
一是横向对比我区缺少大的增长点。半年度,各县市区凭借新增纳统拉动零售业增幅明显。
二是个别重点企业和汽车销售增长乏力。汽车销售进入传统淡季且由于全球芯片短缺,大量汽车订单退单等叠加不利因素,半年度起,汽车销售持续下降,1-7月,汽车销售下降0.6%,比半年度下滑8.2个百分点,7月当月汽车零售环比6月下滑5.2个百分点。
三是传统零售模式有待转型。家家乐食品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同比保持负增长,主要原因是企业门店数量的减少。从去年的112家减少到108家。
3、补短举措
一是加大增量挖掘力度。一是现有限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数据进行挖潜。
二是推动工贸分离挖掘增量。目前惠尔顿已注册商贸企业3家(其中1家为今年新成立),今年将开拓电商渠道,做大电商零售,争取1家年底上规。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基本运行情况
1-7月,全口径社零同比增长18%,排名全市第3。
一是重点零售企业增长总体较好。1-7月,零售业前10的企业实现销售额78.3亿,贡献增量约13亿,同比增长20.1%。
二是批发业中零售额继续贡献。1-7月,批发业中有零售额前5企业贡献零售额15.8亿。
三是餐饮业受基数影响,增幅低于市平均。1-7月,限上餐饮业增长51.4%,低于市平均1.5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5。今年得益于纳新企业的贡献,餐饮行业整体回升比较明显,总体水平已比去年有了明显提升,处于全市中游水平。但是由于去年个别企业业务调整及餐饮消费券等基数影响,全区的餐饮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存在问题
一是横向对比我区缺少大的增长点。今年我区新纳统的零售企业仅2家。
二是不确定因素影响餐饮持续发展。去年由于疫情影响,全区有48家餐饮企业可使用工会疗养消费券,助推了部分餐饮企业营业额骤增。基于去年消费券的高基数,预计全年餐饮业的增幅还将继续下降。
3、下阶段补短举措
一是加大增量挖掘力度。一是现有限上批发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数据进行挖潜。
二是联动部门弥补缺口。从商务部有网络零售的企业中排摸数据较大的电商企业,补充到限上统计库中,尽快发生数据。
三是关注限下餐饮样本数据。下步将继续关注限下餐饮企业和个体户数据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