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吉林省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5年7月份,我省水泥价格下降2.4%,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下降1.6%;复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下降3.3%。进入7月份,我省持续出现高温、多雨天气,室外基建项目停工情况增多。国家严控产能置换,省内落实安全、环保督查更加严格,节能减排政策继续深入推进,水泥产能、需求同步下降,市场主要以消耗库存为主。
就目前市场情况看,后期水泥价格走势将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国家新规、行业新标准执行。国家水泥新标准继续贯彻执行,为落实工信部《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市场监管总局及中国水泥协会近日接连发文,要求企业2025年底前整改超标产能,强调产能置换对行业结构优化,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质量效益转型,长期优化供需结构,有利于行业发展。上游煤电变化。煤炭政策层面呈现"双轨调控"局面,一方面国家发改委通过价格限价和储备煤投放抑制市场需求过热。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幅超15%,国家电力正在重塑结构。入夏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推动煤炭需求增加,当前煤炭价格具备较强支撑。高温空调使用负荷增加,继续推高用电需求。省内水泥供给需求。据吉林省统计局数据:2025年1—5月份全省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汇总,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5.7万吨。
7月份,水泥市场需求处于淡季,多数水泥企业错峰停窑,企业开工率下降,水泥产能受到一定影响。省内水泥产业政策方面,我省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及《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有关工作部署,省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环保改造提升逐步细化。各市州继续按照碳达峰实施时间表,控煤扩新、减油增气,水泥行业总体减量增效明显。综合以上因素,预计后期我省水泥价格将会呈弱稳态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