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市场需求稳步释放,石油制品消费加快,旅游带动作用明显,汽车消费逐月回升,全市消费品市场延续稳步恢复态势。
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零售额增长稳步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63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上半年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在全省排位比上半年前移1位。
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2.40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9月当月全市限上零售额15.86亿元,同比增长7.1%,比8月回落1.2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与商品零售增速略有回落
1-9月,商品零售额123.88亿元,同比增长7.1%,比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8.52亿元,增长48.8%,比1-8月回落1个百分点。
多类商品零售增势良好
限额以上单位20个商品类值中,14类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增长面70.0%。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7.6%、11.7%、24.1%、14.1%,对限上零售额拉动作用明显。
石油及制品类零售强势增长
受暑期游客增多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9.75亿元,同比增长35.8%,占限上零售额比重15.1%,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4.3个百分点。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国企石油公司仍保持2位数强势增长,拉动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0.4个百分点。
二、行业情况
(一)批发业销售额降幅继续扩大
前三季度,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13.8%,降幅比1-8月扩大2.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煤炭及制品业受煤炭价格下降、市场需求量萎缩等多方因素影响,1-9月销售额同比下降23.5%,降幅比1-8月扩大3.6个百分点;化工材料及制品业同比下降7.7%,比1-8月份扩大2.7个百分点。
(二)住宿餐饮业持续向好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带动住宿餐饮消费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限上住宿业营业额8.70亿元,同比增长1.1倍;限上餐饮业营业额5.92亿元,同比增长52.2%。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北戴河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4倍、67.8%,北戴河新区分别增长1.8倍、1.1倍。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汽车销售低位运行
今年以来,汽车销售市场始终处于低位徘徊态势。9月当月汽车零售额7.02亿元,同比增长1.2%,比8月提高1个百分点,比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低5.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56.11亿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42.4%;同比增长0.5%,较1-8月提高0.1个百分点,拉动限上零售额0.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弱。
(二)企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全市481家限上贸易企业仅有7家大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比98.5%,大多处于产业和价值链末端,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弱,面对新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网络购物的便捷优势、品类优势、价格优势,本地企业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6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5.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6.1%,亏损企业209家,亏损面43.5 %。企业盈利水平亟待提高。
(三)居民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疫情平稳转段后,全市经济加快恢复,但居民对就业和增收预期依然不稳,储蓄意愿有增无减,消费支出更趋谨慎。9月末,全市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多增120.37亿元,9月当月比上月同比多增25.6亿元。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放缓,限额以上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5.9%、1.3%、21.5%。
几点建议
加力培育线上消费市场新动能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开展各项促消费活动,发放购物消费券,激发市民线下购物意愿,本土商超结合当地特点,增加商品种类,提高服务水平,与网络平台抢夺消费份额。研究出台促进家电家居消费政策,办好家电消费节、家居焕新季等活动。积极打造节日消费、夜间消费、户外消费等集聚区,释放传统消费潜能。加强对批零住餐企业的线上业务推广指导,培育壮大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消费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通发展。加强与龙头电商企业合作,加大线上消费大数据的深层次分析,及时发掘消费热点,精准指导生产端企业优化产品服务供给。
(二)加力释放新能源汽车增长潜能
在高油价及限号政策背景下,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辆认可度日益提高,新能源车辆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前三季度我市限上新能源车辆零售额占汽车零售额比重由去年的10.1%提高到现如今的15.6%,同比增长23.3%,远高于汽车0.5%的增速,对汽车增速带动作用明显。采取针对性优惠措施,深挖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推广应用。加快道路运输场站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小区内充电设施建设,重点解决老旧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难题,加速推进新能源车消费进程。
(三)加力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
加快推进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场景,让居民“愿消费”。打通制约消费的梗阻,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让居民“能消费”。落实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优化税率结构、专项附加扣除等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减轻居民家庭教育、医疗、养老、幼育、住房支出压力,让居民“敢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