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黄金周是“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春节,贵州省消费品市场气氛活跃,消费信心足,需求旺盛。据全省71家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监测显示,黄金周期间消费市场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42.62%。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5%。从业态看,百货店同比增长近3倍,专卖店实现增长约10%,超市同比基本持平。
一、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热点商品销售亮眼。在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多彩贵州·暖心冬季”“居家嗨购·一码贵州网上过年—2021网上年货节”等线上促消费活动,以及如“安心消费”“南明惠生活”“乐购”等惠民促销活动的线下促消费活动的加持下,春节期间,全省监测的21家百货店及超市,销售额同比增长258.92%、2.92%。为提升企业关注度,拉近与消费者距离,各大企业借助媒体引关注、导客流。超市方面,饮料、烟酒、服装作为传统热点商品销售向好,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0.23%、18.46%、26.84%。百货店方面,金银珠宝、服装,同比增长568.52%、205.68%。专卖店方面,同比增长10.99%,其中汽车销售额达2552.42万元,同比增长22.76%。
(二)餐饮市场红火时尚。年夜饭、亲朋聚会、家庭便餐等餐饮消费需求旺盛,据监测,全省重点监测的33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1.77万元,同比增长22.13%。大众消费群体餐饮消费理念的新变化。“便捷式”年夜饭受热捧。贵州省鸿福盛宴、香格里拉等餐饮企业推出各具特色的半成品年夜饭外卖服务,得到消费者青睐。“节俭型”餐饮消费推广力度加大。重庆老火锅、潮牛庄园牛肉馆等餐饮企业主动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点餐服务,有效引导消费者适度合理点餐,避免产生餐桌浪费。健康绿色餐饮消费成潮流。“公筷、公勺”、分餐制、简约适度、绿色环保的餐饮方式,成为饮食消费新时尚。
(三)夜间消费增长明显。各地积极打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天河潭-贵阳故事街水景灯光秀,青岩古镇“魅力青岩 大明志”,云岩万达大上海、印象城打造星光集市、夜间嘉年华,贵阳甲秀楼、花果园双子塔、金融城、未来方舟灯光秀轮番上演。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业态的“夜间经济”正持续升温,已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和城市经济的新蓝海。
(四)生活必需品货足价稳。据监测,截至17日全省粮食、猪肉、禽类、蛋类、蔬菜、水果产品储备量分别为336.88吨、11.58吨、28.05吨、96.95吨、143.81吨;其中,猪肉储备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2.91个百分点。从销售量来看,重点监测的24家商超数据显示,2月11日-17日,猪肉、蔬菜、蛋类销售量分别为96.22吨、111.08吨、423.56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9.15%、246.78%、51.43%。从价格上看,整体价格运行平稳,较去年有所下降,蔬菜同比上涨12.13%,粮食、猪肉、鸡蛋、水果同比下跌4.35%、4.81%、1.79%、14.06%,特别是鸡蛋价格,已逐渐止涨回跌。
二、保障市场运行平稳,积极部署工作情况
(一)强化精准服务,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各级商务主管深入走访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给企业吃定心丸,打消了企业对疫情造成经营风险的顾虑,加大进货和库存力度,确保群众春节期间重要商品的市场供应稳定。春节期间,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货源充足,供应正常。如贵阳(扎佐)农产品物流园和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日均交易量均在5000吨左右,完全能满足贵阳市及周边县区日常需求;贵州盒马鲜生每日为贵阳市民供应近10吨蔬菜以及百余吨民生商品。
(二)投放省级储备肉,稳定市场消费预期。牵头组织省级储备肉投放工作,2月1日起在全省75个投放点投放省级储备猪肉,共计投放620吨,按照市场前一日生鲜(冷冻)零售、批发价格的80%进行销售,有效平抑了猪肉市场价格,保证春节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市场预期,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三)落实防疫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做好就地过年保障。省商务厅先后两次召开视频会议,及时传达疫情防控最新指示精神和安排部署保供稳价等工作;指导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服务企业,按照商务部发布的《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搞好疫情重点防控工作。严格按照《贵州省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若干措施》要求,积极引导在黔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或调休,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以岗留工、以薪留工。